今天看到一个有趣的视频,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宝宝,很卖力地帮爸爸洗车,爸爸主要做些辅助工作,比如,宝宝刷不到的地方,爸爸负责抱起来。再比如,宝宝没洗干净的地方,爸爸一遍遍指出来。
宝宝在干活的间隙,似手打算体验刷子的硬度,轻轻磕在脑袋上,一下一下又一下。很有喜感。
而最让我惊奇的是,孩子居然能从头到尾一直在干。
想起贾云馨在只有一岁多的时候,看妈妈在忙碌,她先看杯子里,确定有水,随后端给妈妈。这个动作把我给萌化了。
孩子懂事,给家长带来的是欣喜和轻松哦。
那么,是人家孩子天生就懂事?不不不,都是家长舍得让孩子动手,过程中不停地指导,孩子把泡沫弄身上了也不以为然。
记得女儿两岁多时,那时住的是平房,校园里都是同事,所以安排她去后排阿姨家取牛奶,经常和我一起过,都认识她。前几次,我悄悄在她身后跟着,看小人儿走在前面,看她拐弯,停下来摸摸月季花,再拐弯到了后排,注视她在门口叫阿姨,听到阿姨夸赞她了不起。我飞快跑回家等她。
虽然很小,虽然现在已经不记得这些事情。但,那时的女儿非常骄傲地向我描述阿姨的话;现在的女儿听我回忆这件事情还是充满了自豪之情。
女儿从五岁半开始洗一家人的碗筷,一直没有间断过,为我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写到七岁的儿子当园丁的事情。
柯维儿子的工作是清扫庭院,听上去是一个巨大繁重的任务,干起来必定枯燥无味,接受工作是一回事,只需动嘴;完成任务是另一回事,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体力。这正是谈玩耍的年龄,有可能做到吗?
会不会虎头蛇尾?
出乎意料的是,在爸爸的帮助下,他很快就能独立完成这份工作,甚至他的哥哥姐姐乱丢纸屑,他会立刻提醒。这个庭院的清洁和维护是他的责任了。
我想,家长不及时“使用”孩子,一种是没有意识到孩子还可以这样“用”,一种是舍不得让孩子干活,理论是“孩子得多玩,享受童年”,第三种是家长嫌麻烦,怕孩子干得一团糟,自己再收拾,增加工作量。
针对第二种情况说几句:有能力完成这样大的工作,会给孩子带来自信,相信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能行,他们更乐意挑战和学习未知事物。
别人不会的自己会,别人做不到的自己能行,太符合要做“让人羡慕、让人佩服、让人吃惊”的事情这一原则了。
著名管理专家李泽尧说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秘诀之一就是:“常做家务,多干活,然后他就能拿吃苦,就比较不怕累,然后学习、做事的时候,才能静得下心来。”
针对第三种情况说几句:刚开始“用”童工干活,可能比自己干还要辛苦哦。但是千万不要怕麻烦,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即使弄得满地脏兮兮,也是成功使用孩子的第一步。
不过,如果指导仔细,边教边练,孩子进步会很快的,慢慢的,孩子就可以独立分担一部分工作了。
视频中的洗车宝宝一直兴致勃勃,可见爸爸给了很多鼓励和陪伴。所以,正确“使用”孩子要循序渐进,先做给他看,慢慢再一起干,最后放手。期间,孩子做得糟糕了,也请不要拉脸抱怨哦,这会打击孩子干活的积极性。
寒假正是“使用”孩子的好时机。可以做什么呢?叠被子、倒垃圾、洗碗筷、洗内衣、扫地……力所能及就好,相信只要能拿得动工具,没什么能吓倒孩子的,剩下的就是付出您的耐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