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日常的工作中,都需要面对别人表达一些内容,或许几个人,或许几十个人,甚至更多,这种表达方式都可以称之为演讲。甚至,我觉得一对一的交流都算的上演讲。
所以,其实只要你开口说话,那你就是在演讲,但是每个人的演讲的情况却有天壤之别,即使他们讲得是一样的内容。有的人一开口,马上就可以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有的人声嘶力竭的喊了半天,大家依然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有的人演讲完,观众马上就能掌握80%的内容,有的人演讲完,观众依然云里雾里,不知演讲者所云。
到底为什么不同人演讲会有这么大的区别?演讲能力不好的人,有没有办法提高演讲水平呢?
应该80%的人都听过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故事。罗斯福小时候是个结巴,后来经过不断刻苦努力练习,终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演讲大师,最后在总统竞选中击败对手。这样的故事很励志,但是对绝大部分人都没用,因为它太难了。
那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提高演讲能力呢?
《高效演讲》这本书里提出了快速提高演讲能力的四步法则:思考-逻辑-故事-媒介。
事先说明:如果你时间不多,可以只看这张图,下面的文字都可以快速阅读,因为全书或者全文的精华都在这里。
一、思考
首先回顾一下,我们都很熟悉的演讲形式,大学里的讲座。大部分的情景是:演讲者在一个大礼堂或者报告厅里,站在讲台上挥舞着双臂,卖力的读着自己精美的PPT,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衬衫,底下的学生要么做作业,要么玩手机,偶尔抬一下头,或者鼓个掌,认真听讲的人数绝对不会超过10%。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
第一,演讲者没有思考观众为什么要听你讲。大学里的讲座大部分都是老师请社会上的人来为学生演讲,而这些演讲者根本没有在演讲之前跟同学们做过交流,自然不可能了解观众的想法。。
第二,演讲者没有明确的目标。通常这样的讲座,很多都是走形式的,学校花钱,讲师赚钱,各自完成任务,拍拍屁股走人。演讲者不曾用心,也不会用心。
第三,演讲者事先没有了解演讲环境的细节。一场高效演讲的环境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内容:会议类型、观众人数、有效时间、场地布置、如何有效互动、演讲材料分发时间等。通常我们会在之前做一些了解,把环境设置成最利于演讲需要的环境,如果无法改变环境,就要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显然,大部分学校里的演讲,演讲者总是在最后才匆匆忙忙闪亮登场。
所以,任何一个演讲开始前,都应该思考3个方面的内容:观众为什么要听我说,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演讲的环境该如何设置。
二、逻辑
中国有句古话叫:牛头不对马嘴。意思就是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做事没有条理没有逻辑。
工作生活当中我们也不免会看到这样的演讲者,提出一个很棒的观点,让人想要继续洗耳恭听,接下来却如孙猴子一般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让人不知所云。(但愿我这篇文章没有犯这样的错误)
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第一、内容尽量简洁。很多书里都提到过简洁的好处,《简洁的力量》这本书用整本书里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简洁,以及保持简洁的好处。
简洁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先用发散式的思维罗列一个长列表,把所有与你演讲可能相关的内容都列出来,不管好坏对错。通常我们使用的方式有头脑风暴、回顾过往的演讲经历、梳理过去积累的知识;然后再用收缩思维列个短列表,把与演讲无关的内容逐一的剔除掉,确保留下的内容都是与演讲相关的。(剔除的过程中要保留与你演讲论点明显相反的内容,因为如果你的演讲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那一定会有观众提出反对意见,与其现场尴尬的无法回答,不如事先就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
第二、写好导语。导语一词最早出自新闻行业,新闻稿件的开头都是先写好导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演讲中,我们也需用用同样的方法。有2种情况可以例外:你知道结论一出观众会有强烈的反对,你像魔术师一样在逐步揭开谜底。
很多与注意力有关的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是随着时间加长而逐步降低的,一般人的注意力通常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同时,人类大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这样的一种机制:喜欢关注整体的结构。这些研究告诉我们,应该在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让观众了解你演讲的主要内容,这样即使观众后面提早离开或开小差,你的目标也基本达到了。
一个好的导语3个要素顺序通常是:先分析背景,然后引出疑难和关键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当然并不总是如此,当你面对领导的时候,通常需要先提出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时间允许的话再去分析背景。或者面对其他对象,你需要适当的调整顺序。
第三、构建金字塔结构。此处的金字塔结构就是那本著名的《金字塔原理》书里提出的结构。如果不清楚,可以看下那本书或者埃及金字塔图片。
这里跟大家解释,为什么金字塔结构是最符合人脑的思考方式的。
工作记忆理论提出,人的记忆分为:感官记忆、工作记忆(分为识别记忆和执行记忆)、长期记忆。人的视觉、听觉会将感知到的内容传递到工作记忆,经过工作记忆的分组、整和并与原有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进行对比,最后形成新的知识存储到长期记忆中。
糟糕的问题是:工作记忆的容量并不像长期记忆那么大。著名的“7”的理论提出,人的大脑只能同时记住“7”个数字或事物,其实就是工作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
幸运的是:人脑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脑可以对材料进行提取、分组、结构化思考。金字塔结构刚好符合这样的思考方式,或者说芭芭拉根据人的思考方式发明了金字塔结构。
三、故事
我知道以上内容让你受了莫大的煎熬,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谢谢大家。即使是我自己写到这里,都已经筋疲力尽了。虽然内容都很实用,但是真的很枯燥,早就超过了我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了。如果这是一场演讲,那一定是极为失败的。
为什么明明演讲者的内容是我感兴趣的,我也努力的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可是还是不自觉的会开始开小差呢?
这个事情真的不怪你,因为在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情绪脑演化了几千万年,理性脑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才发展出来的。情绪脑天生需要有故事来引导,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一场好的演讲应该像讲述一个故事一样,运用一些讲故事的技巧和元素,在适当的时候出其不意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一直持续到故事的结尾。
讲好一个故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写好导语。记得在步骤二逻辑中,我们也提到了导语吗?是的,讲故事的时候,也需要先写导语,从故事背景开始。
第二,主题使用金字塔结构。再好的食材没有好厨师也做不出好味道,再好的材料不用严谨的逻辑结构逐步展示也无法让观众理解。
第三,确认结论与你最初的目标保持一致。任何一场演讲都应该是目标明确的,演讲的过程中要不断确认你的的论点是否跟你的结论是一致的。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能够表达你意思的图片而非大段的文字。人脑在学习文本的时候,会占据识别记忆的两个渠道,导致他无法接收到你此时所讲的内容。
四、媒介
演讲可以借助的媒介其实有很多种,电脑软件、白板交互、纸张等。商业演讲中使用的大部分媒介都是PPT,现在已经基本成为通用规则了,那就按照习惯来吧。
第一、制作幻灯片。关于PPT,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专门的材料可以学习。本书的作者认为,媒介在高效演讲4个步骤里重要性是最低的,也不是本书要重点阐述的内容,就此揭过。
第二、加入文件。适当的加入文件和演讲者讲义,可以让演讲的过程更加顺畅。
第三、一切就绪。准备好,集中精力面对观众。
总结
一本好书应该像一场好的演讲一样,开篇立意,观点清晰,逻辑有序,让读者合上书本依然能够回忆起书中80%的重点内容,此书在这方面完全做到了。同时本书的排版也让人极为舒服,四个步骤采用红蓝黄绿4个颜色编写(利用了赫曼全脑优势评测的方法),让人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个人理解的《高效演讲》的全部内容,阅读完此书收获颇丰,我向你推荐这本书,希望你有机会也能与他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