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需要重新认识“向上的阶梯”。
特别是区分“大阶梯”,而不是“小楼梯”——不能拘囿于XSJ政治大舞台,寻找真正的“向上的阶梯”。上上下下、升迁浮沉、博弈输赢的“小楼梯”中,而要跳出来,以时代为大舞台,寻找真正的“向上的阶梯”。
于是,冯伟即兴朗诵了一首诗,还补充说,不是我写的,是一个网友
写的,太有才了。
在楼梯
我低你一级
你高我一级
瞬间
有多少话语
都未说出
我仰头看你
在沉没中
擦身而过
听得见对方的呼吸
有一句话要告诉你
回头一看
我高你一级
你低我一级
如果拘囿于XSJ政治中,人在梯子上,这种“悬空感”,既可能让江子康离天堂只有一步之遥,也有可能转瞬之间就将他踢下地狱。
因为人生处在不同的境遇、身份和位置中,向上,还是向下,是不断变化的——一步登天,从无领到金领;或从上流社会坠入下流社会,都有可能在一瞬间发生。
昨天的下属会成为今天的顶头上司;
昨天的无名氏会成为今天最抢手的高手;
今天俯视低者的高者可能成为明天的低者;
今天仰视高者的低者可能成为明天的高者……
进进退退,高高低低,一瞬间便身份变换,颠倒乾坤,这种变化速度,在“中国时代”还能称奇吗?
原来是我“仰头看你”,现在却是“回头一看”;原来是你高我低,现在却是我高你低。
于是,在升迁浮沉如走马灯一样的XSJ政治里,人的地位就像这梯子一样,高高低低。高者俯视低者,似乎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优越感;低者仰视高者,也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畏感;但高者并不永远是高者,低者也不永生就是低者;在楼梯上,他们的高度是相对的;他们不是最低者,也终将不会成为最高者。
人生道路就像一个楼梯,要么你在上,要么我在上。于是,有时为了所谓的梯子,拼命地挤兑同类;为了所谓的梯子,欺上瞒下,丧失人格,现出各种嘴脸;虽然有了一定的地位,但却失去了人类最可贵的东西。
那种可贵的东西,就是最珍爱的自己。
你每天都有这样的相遇,总会遇到比你高的人,也总会遇到比你低的人。高高低低,都在风水轮流转,三十秒河东,三十秒河西。
所谓高者,只是在某一特定时期稍占上风的人;所谓低者,不过是在某一特定位置略低于他人的人。
这只是相对的,这也只是互动。
所以,何必非要坚持一种姿态,不能调高就低?又何必非要坚持一种中心,为己而不利他人?何必执着于高昂着头,一定要向上、向上、再向上,而不能放低身段,向下、向下、再向下?
因为,梯子可上可下,能把人送到高处,同样也会把人送到低处。而且,把人送到低处的意义,一点也不比把人送往高处轻。
梯子本身是双向的。
冯伟说:“人们经常忘记这一点。但是,您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
只要是拘囿于XSJ情势之中,只要是执着于向上、向上、再向上,人在梯子上,这种坠落无底的噩梦,就会比找不到向上的路径,更让江子康恐惧——迷失自己,忘记了自己的身高,以为脚下的台阶就是大地,于是一脚踩空,向那万劫不复的深渊坠落,坠落、坠落,甚至不知何时能够见底、或许永远都不见底……
所以,为什么不回到平地,平视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切呢?
甚至为什么不往下走,走到洼地,走到底部,从根本处寻找力量的源泉呢?
人在梯子上,站在哪一级台阶上是重要的;向上、向上,再向上,抵达更高一级的阶梯是重要的;在向上的阶梯序列中寻找自己的职业、事业甚至是人生的顶部是重要的……
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能向下、向下、再向下,回到平地,下到低处,重新回到自己的本原处,找到自己的价值洼地,找到自己真正可以触底、反弹、崛起的底部——这,就是江子康需要主动回归的“零”!
“零”是一种合力为和的平衡,是一种身心灵、人际、社会的“和谐”,是一种开天辟地前的“混沌”,是一种凤凰涅槃的“虚无”:当人的精神处于“归零”状态时,“看似无,实则有;看似有,实则无,也就是与字宙的初始状态类似”。
“零”是天地人和,道家谓之。
“零”是生生不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所谓无中生有,《易经》谓之:“归零里面具有无限的商机和无限的生机。”
“零”是中庸者,大道也,儒家称之。
“零”是空亦是色,色亦是空,佛家谓之。
“零”是不战而胜,乃善之善者,兵家谓之。
“零”是阴阳平衡,阴阳家、医家谓之……
“零”是开始的开始,又是结束的结束:“归零就是永远也没有开始,永远也没有结束,随时归零。”
“零”是一切从之出发的原点,又是向之回归的终点:“归零不是消极,而是休息,是为了更好地长征。这就叫作归零,叫作‘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
“零”,意味着一种改变、蜕变和蝶变——之前的暗夜:“放下就是为了更大的承担,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只有当你承认自己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是什么都是,这就是归零。”
就像作茧自缚,破茧成蝶,似乎变化在即,又似乎遥遥无期——从毛毛虫蜕变成蝴蝶之前那漫长而等待的黑暗时光,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难以忍受,却又不得不忍受——这就是归零修炼:“首先要求的就是放下自己高贵的‘头’和‘屁股’,承认自己什么都不是。所谓‘屁股'指’的就是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及既得利益。”
江子康现在,就站在起点即终点的“零”转折点上:“首先放下,清空,让大脑归零,放下忧虑,放下荣誉,放下身家,放下……”
时时归零,学会“虚怀若谷”,然后才能以有涯之生汲取无涯之智,开拓日日新的人生和事业,精进不止:唯其“知也无涯”,也唯有“归零”,可承当“无涯之知”,也才能真正地走上“内圣外王”的中国式道路。
所以,庄子卧槽哲学的活眼就在“归零”两个字。就像王绍璠先生所说:“‘缘督以为经’岂非‘归零’?‘踌躇满志、善刀而藏’岂非‘归零’?‘适来时也,适去顺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岂非‘归零’?所以唯有‘归零’,可承当‘无涯之知’,也唯有具足‘归零’心性,才能与庄子把臂同行,入乎智慧大海,出乎智慧大海,游刃而有余……”才能“虽千万人吾往矣”,回归到中国式公司也是中国国式领袖的安身立命之处——内圣外王之道。
这,就是“超级毕业生”需要修炼的第九堂超级慢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