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坤哥):赋责赋权赋能赋利,增量奖股——内部创业的激励机制

2017-04-19  人人合伙      王坤(坤哥)  出书训练营第三期  第61篇作业

内部创业的激励机制无疑是重中之重,而激励机制的核心可归纳为四位一体:

以成果为导向,赋责赋权赋能赋利。

以成果为导向:坚决以目标和成果为导向

这需要在筛选创业项目时,就必须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成果?在哪里?什么时候?如何衡量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什么?

1.赋责:创业团队必须担当完成目标与成果的全部责任

这是必须明确的。不能因为是内部创业,或者任何原因,创业团队都不能把丝毫的责任推卸给母公司或其它相关部门和人员。可以依靠,但不能依赖母公司!否则,就不是内部创业!

2.赋权:赋予创业团队充分的自主权,达成目标与成果的一切必要的权力

与责任一样,这也是必须。只有让创业团队真正当家作主,他们才可能承担起责任。

权力具体可分为:业务权、账务权、人事权。

3.赋能:提升创业团队的意愿与能力

这是母公司最重要的孵化功能,不断去提升创业团队的整体意愿与能力,促使他们去挑战更高的目标与成果。

赋能是平台型组织的重要属性,也是内部创业与独立创业的相比,最大的资源优势。

4.赋利:赋予创业团队强大的利益关联机制、驱动机制

一谈到“利”,多数人会想到钱。但,内部创业要打造的是“价值共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伙人激励机制,所以,不能简单地分钱。

建议秉承三个原则:

一是,分增量,不分存量

创业团队的使命是在存量的基础,创造最大化的增量。增量才是创业团队真正创造的价值,而存量不是创业团队创造的。所以,存量不动,分增量。

二是,增量奖股,不是简单地奖钱

增量的分配,也不宜简单地分钱,这样就体现不出“风险共担”了,更无法捆绑大家一起“价值共创”。

所以,初期不宜直接“分赃”,而是把应分的钱,以奖股的方式再注入公司。这样,逐年奖股,创业团队会逐步占股占多数,最终实现“母公司、子公司、创业团队”三方共赢的局面。

当然,如何奖钱、以什么价转为股、如何注入是需要设计的。

三是,创业团队分配自身创造增量应占多数,即50%以上

通过逐步的增量奖股,创业团队的实际增量利益分配应占多数,正常在50%、60%左右,超额部分奖励甚至在80%。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创业团队真正为自己而创业,激发团队的最大潜能去创造最大的增量。

这样,才符合人性!

出书训练营第三期第61篇作业      人人合伙  王坤(坤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美国
    思忠阅读 172评论 1 1
  • 满江红·岳郎 文/标标乐 盛愿初游,郾城下,千滋百味。因忆起,武郎鹏举...
    标标乐阅读 553评论 0 1
  • 【1】不适合的圈子不要进去,因为那会让你无地自容 有天,我问j,你的圈子多吗?她说,不多,基本没有。我好奇,现在这...
    WOO梵馨怡miU阅读 1,448评论 3 4
  • 昨天出去玉渊潭公园,晚上又和同事朋友一起出去吃饭,超级幸运是是还得大猩猩一枚。送给了我可爱的准妈妈同事。 今天早上...
    笑莉说阅读 191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