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的是我们只能远远的观赏,而不可轻易玩弄它。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爱情中,两人之间差距太大,只能远观,不能近距离接触。现在看来,这句话也可看成是对人的一种表面理解,有一些人只能远远的去相望,因为这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会是对方的美好,而实际接触起来却会真切的明白一句话“所有的美好只来自于远远相望”,也就是人们说的“距离产生美”。目前这个社会,迷惑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有虚幻的网络,不真实的朋友圈,更有甚者是不真实的自身。这所有的一切都迷惑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无法更好的去看清。
1.年少时的爱情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喜欢一个人?或者说为什么那个人偏偏就是我们喜欢的呢?我是属于外貌协会的,我要是喜欢一个人那个人最起码的一点就是长相必须要好,其次才是人好。相信很多人和我都是一样。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一开始喜欢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方长得还算是可以,才会有交往下去的必要,当然每一个人的审美也都不一样。
讲一个故事吧,是关于爱情。
姑娘兴冲冲的打电话给我说“姐,我和喜欢十年的那个人终于要在一起了。”我反问到“你真的想好了吗?你要知道,十年前你们没有在一起, 那么十年后你们也不会幸福。”姑娘听完之后,没有参考我的意见,依然沉浸在初识的甜蜜中。恋爱的日子很美好,姑娘很长时间也没有给我打电话,几个月以后姑娘再一次拨通了我的电话,这一次在电话中,姑娘的声音很低落,询问原因才知道两人经常为了琐碎的小事吵架。我除了沉默之外没有说任何话。
其实,所谓的爱情,或是所谓的恋人的美好,只是停留在远远相望,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就会发现对方有很对地方我们是很难以理解或者是难以接受的。如果你真爱一个人,那就远远地祝福着他吧,因为只有这样,两人在不久的以后想起来的时候依然是对方的美好,也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好的想象,想象他在生活中是一个多么有情调的人啊,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斤斤计较。
我把爱情分为这几个时期:初识期,热恋期,磨合期,平淡期。这几个时期每一对恋人都是必须要经历的。如果我们只是因为对方的美好而选择要和对方在一起的话,最后带给我们的肯定是自我伤害,也肯定是对对方的抱怨与埋怨。所以,美好真的只是来自于远观。如果不是因为爱情,那就不要在一起。
2.长大后的友情
你会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或者是你身边的朋友都是什么类型的?长大之后,我再也没有了朋友的概念,朋友就是在我记忆中的那几个闺蜜,其他的能够称之为朋友的原因,要么是工作所迫,要么是生活所致,而且朋友也再也没有了所谓的“两肋插刀”。
再讲一个故事吧,是关于友情。
姑娘兴冲冲的告诉我,她又认识了几个非常不错的朋友,每天和他们聊的很开心。我直接泼冷水“那只是网络,大家只是兴趣相投。”她不以为然。实则最后她自己也渐渐的明白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都在一样的交流群里,开始的美好让她感觉到这就是一个大家庭,然而,相处的时间越长,大家的目的也就明显的出来了。要么就是微商,要么就是帮忙转发文章,要么就是帮忙投票。
我是非常讨厌网络带给我们的虚幻的。因为网络,我再也没有了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我不知道对方是好,是坏。我也不知道对方是真诚还是假意。在网络上每一个人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可突然之间你就会发现,原来朋友圈里,那个每天都正能量的朋友,其实在生活中是一个很烂的人,原来那个每天在朋友圈里各种晒的人,其实在生活中平淡到不能再平淡。
慢慢地我学会了独立出来,我不在群里讲话,不在群里发文章,也不在群里发励志。因为我知道,也许我还是能够活在别人的美好中的,我不想打破我在别人心中的那种念想,也不想打破别人在我心中的念想。
美好的生活,是由我们自己去创造的,只要我们保持好距离,那么生活就依然会是美好的。不要认为对方很牛逼就去刻意的接触,远远相望更能够带给我们正能量;不要认为对方很美丽就去刻意接近,就让那种美丽时刻停留在脑海,不经意想起来的时候,嘴角依然是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