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王绪溢博士和叶总来我们学校指导组内老师《质量守恒定律》的公开课,这是一节融合信息技术的实验课。
第一,如何让实验课更规范?其实,我们是有点怕上实验课,因为不确定因素多,怕学生做不好,怕学生做得时间太长,怕学生做的实验结果跟我们预期不一样。但是,今天王博士的教学建议让我们意识到这种怕来源于我们对实验的训练不够,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更加规范地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之前王博士已经提到Z型学习法,平时把每一个环节都训练好,那么,学生自然就会规范地完成实验。我们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步骤、训练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训练学生如何真正开展小组交流。比如,在小组交流中,王博士提到,要让学生阐述自己是怎么做实验,记录了哪些数据,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对比反思发现问题。再比如,在实验操作前,可以让学生把实验步骤先写出来,然后再进行操作,学生就会更加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然后实验过程中继续补充完善实验步骤。
第二,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我们课堂服务?王博士同样给出宝贵的意见。比如,今天对学生的猜想进行投票后,可以通过挑人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谈谈为什么这么选?学生肯定不是随便选的,或多或少能够听到学生的想法,有提问就会有看得见的思考,也会进一步推动课堂生成。同时,在提问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的思维来解释,那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悟到这节课要探究的目的。如果猜想完投票,没有进一步的碰撞,投票就失去意义。在学生实验并交流后,再进行二次作答,这时候的结果肯定发生改变,那么需要随机挑人来阐述理由,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选到的学生我们可以看到答题记录,那么,为什么学生会改变选择,这是非常重要的,说明他在实验过程中有了新发现,我们要让学生说出来。而这同样是宝贵的课堂生成。
今天get到的新技能就是反馈器上方的“+”号可以直接截屏生成图片,与投票界面一同出来,方便学生进行二次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