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十月份上旬开始正式接触知乎的,那时候在家里无聊,便上知乎看看有没有问题可以答一下,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着迷了。就像之前朋友说的那样“珍爱生命,远离知乎”。
知乎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但同时它的这种特性也给我带来一些困扰。
第一点:让人着迷,消耗时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知乎和微博有相似的特性:使读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手指,一直向下滑,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昨天刚刚看完一个关于拖延症的描述,这时“即时奖励猴子”在主导我们的生活,开心的感觉会让我们倾向于忽视结果,待到意识到时间的消耗,我们会为此懊恼和后悔。
而知乎的另一个特点会让我们更容易麻痹自己:知乎上东西偏向于学术性,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我们会告诉自己,我在学习有用的东西,这并不能算浪费时间。这就有些恐怖了,就好像猴子在玩得很尽兴之后,还告诉理智,我们其实在一起进步啊。自我麻痹会使你在下一次做出选择时,继续倾向于这种“开心又充实”的感觉。
这都是假象,真实情况是你什么都没有记住,你只是在打发时间,开心的玩耍。
第二点:答题的诱惑
不知道有没有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就是总告诉自己,我要写东西,所以来知乎找题答!从关注的话题里面找啊找,要不就是根本找不到可以答的题目,要不就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想写的,写几句就写不下去了;翻来覆去过了半个小时,很好,你什么都没有完成,然后开始看其他人写的东西,觉得好好啊,我又涨知识啦,然后一个小时又过去了...一个个循环就这样一直无限进行着。最后还是写不了很多东西。
知乎在很多人心里面慢慢变得恐怖起来,于是开始各种删知乎app,登录不记住密码,关手机什么的,这些我都有尝试过,然并卵...作用不是很大,现在在尝试新方法,还在试验期,不知道是否有效。
针对第一点,不是管不住要刷知乎吗?可以刷,但有一个条件,不管看哪一篇文章都必须在word文档里记录下来自己学到的东西,边看边写,让处理速度趋近于你的接收速度(来自知乎), 可以帮助我们吸收所读的东西,就算浪费了时间,也真正学到了东西,时间不算完全浪费掉;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并有一些自制力,可以把 上知乎的时间规律化,比如每天晚上一个小时刷知乎,或者一个小时写东西。我个人认为这种 期待 是有诱惑力的,你有没有感觉长时间不打开朋友圈,再打开时会有些期待,因为有趣的内容会更多啊。你可以把这件事情看做意见美好的事情,看做奖励。
针对第二点,个人认为,积累平时的疑问会更有意义一些。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找到能写的题目,却写不下去,因为你只是可以写,并非想要写。简单的为了答题而答题,是很容易厌烦的;而你如果真正想要去理清楚一件事情,不需要问题也会有很多东西想要写。 至于积累问题的方式,比如平时看书疑问的思考、刷知乎看到喜欢的问题记下来、在群里讨论之后自己的心得、最近发生事情的评论和看法、又或者自己的心情或是反思,像日记之类的东西。那些常常弄不清,绕不过的东西,写下来会好很多的。
知乎在我生活中的定位,我希望像是一个好朋友,我并不是时刻需要它,它也不会总打扰我,可以在哪里记录一些心情,解答一些疑惑,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