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灵感是从九上历史的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得出的思考结果。
备这节课的时候,开始觉得真真是好晦涩难懂和枯燥的一节课。怎么讲?没有趣味性,起码也得有逻辑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的启发性思考吧?可是从哪里入手?用什么思路?有点无从下手,读了三遍,毫无思路,干脆扔一边去。
也是记得看过周营长的一篇文章,说高度一定要站在编者的高度去看问题,还记得看过武志红的书,他说自己在中学时代做题的时候,就从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出?他想考什么?于是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突然豁然开朗。
从知识点上,这课的内容需要识记的点不多,那么编者将这一课放入单独一课去讲,心思何在?他想凸显什么或者说明什么问题呢?
翻看了整本书,发现,这一课要记的东西虽不多,却为后面的“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包括后面的“工业革命”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理解了这一课,学习后半本书会更轻松。
说白了,这一课就是铺垫。铺垫什么?就是新兴资产阶级是从哪里来的?哪些人变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来自农村和城市中富裕的人。
那这些人是如何富裕的?11-14世纪的西欧庄园,农民和农奴从原来的劳役地租的方式中解脱出来,土地从小块分散种植,由承租者集中雇佣农民进行种植,让农民彻底的变成被雇佣者。这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资料集中起来,管理者专管理,种植者专种植,分工有序合作,同时更专业,批量生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而在同一时期的城市,生产资料也同样以另一种方式趋于集中,中世纪西欧城市以家庭为单位的小手工业者,开始脱离农业变得更加专业和专注,从而得以扩大规模,最后分散的手工业开始集中起来,商人开始向工人提供原料和工具,而工人与雇主的关系也彻底的变成雇佣关系。最后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流水线化,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不难从历史中看出,专业其实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式。最终人们都会走向专业的分工合作,从而使得成果能更高效的批量生产。
接下来,问题又来了,为什么11-14世纪的时候要批量生产那么多农业和手工业产品?经过思考,得出:市场需求。
那为什么在11-14世纪会有这么大的商品市场需求呢?原来,这要和前几课讲到的城市的兴起发展是有关联的。11世纪,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的兴起,专业的手工业者以及彻底的雇佣关系的形成,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必将会带来强大的商品内需。所以,市场需求永远是商品发展的命脉。
而不得不说,发财致富必将是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的,趋势来了,不要怕苦和累,拼命的去干,认真的去做,勇敢的去干,大多数都会取得财富。其实西欧11--14世纪就是一个发财致富的趋势,敢干,能吃苦,愿付出,最终都会在趋势下有一个好结果。11-14世纪兴起的那些新兴资产阶级(可以直白的理解为有钱人)应该有那么一部分是这样发家致富的吧。我想他们也一定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才成为这个阶层的人士。因为即便在趋势之下,也唯有懂得坚持,敢于付出,勇于拼搏者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生产资料从“分散”到“集中”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历史机遇,而判断考验的是人的智慧,是否开始取决于人的决心和渴求,最终在做的过程中更专业和懂合作,是在趋势下成功的加速器。这就是专业和合作彰显出的魅力所在。
一节课,从历史想到现实,有所感悟和启发。突然觉得好感谢当初报历史专业的那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