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喜欢自我解剖!今晚,又想手撕自己内在的灵魂,看看有多少阴暗潮湿的部分,拿出来甩一甩,烘一烘。直面,好痛快!
——关于心理师同行——
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很多的费用,进修心理学并取得相关执业资质,也严格遵守导师们的教导:实习、自我体验、督导、写个案报告、再实习……满多少个小时,才能开始独立执业。
当我这么严格要求自己时,潜意识中,也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同行”。这些年,看到有些小伙伴,自学拿证,跳过实习、自我体验,直接执业,没有督导……且说话、行事、为人,总有那么一点不成熟、不宽容、不利他……在我成立心理机构后,直接拒绝了一拔热心投靠者。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走了一段时间后,蓦然回首,似乎被某些同行给边缘了。当然,我可以一直傲娇地继续高标准下去,坚定地走我的“专业化”之路,继续做咨询、去讲课,凭能力吃饭,不用看谁的脸色。
问题是,心理学是一条修行修心之路,不是你觉得自己够有爱够宽容够有实力那么简单,你身边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也是蛮重要的一条检验标准。我这样一个自许利他博爱的人,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内观!
做内观的功课看自己!突然有一刻,我悟到:既然我可以悦纳来到咨询室里的每一个人,那为何就不能悦纳身为心理咨询师的同行们呢?难道就因为他们是心理师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就必须要“神化”他们吗?当我去用神的标准要求他人时,难道自己就已经做到了“神”那样的无私、博爱吗?自认为有,那未必别人真正感受得到!当他人无法感受到这份爱,那说明我本身就不那么可爱,那又凭什么去要求他人那么多呢!?
且,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假以时日,这些心门已经打开的人,走在修行之路的小伙伴们,只会越来越美好与可爱,为什么不去悦纳和祝福呢?
——关于我的书友们——
连续举办线下读书会两年有余,有十几个小伙伴不离不弃共读沟通类心理学书籍,每周一次,畅所欲言,丰富情感,调节生活,其乐融融。
以上所写的美好,基本属于自我感觉!实际上,在上百次的书友相聚中,我们不仅读书,还有讨论,更有争辩……曾有多次,各执己见,未有结果。做为主办方和带领者,坚定着一定的观点和立场。也有感受到深深地无力,还有浅浅地愤怒!
但,为生活琐事牵绊,没有重视这里面的情感链接,除了课堂,生活中,我几乎不与任何人有所链接。在我看来,时间宝贵,需要学习,需要隐私空间,不被打扰,不被占有,就是我人生最大的享受。
偶尔,我会听到某个学生欣喜的回应:“蒋老师,很高兴看到了你的幽默”、“蒋老师,我听到了你比以前更温婉”、“蒋老师,很高兴你能主动找我交流”……善于内观如我,立刻觉察,原来,当我不断地输出时,他们看到了我的强大,我的坚定,甚至我的直接,而他们尊重我,给我面子,从来不直接指出我的不足!原来,是他们如此的包容我,如此地信赖我,如此地爱我,如此地懂得感恩,共同在呵护着我搭建的平台,默默地等着我长大!
原来,一声“蒋老师”,障碍了我的智慧,聆听,尊重!很多时候,我给的太快,走的太急,先跟后带远远不够……道理懂再多,真正谦虚地若水一般地做到,不易。
谢谢兄弟姐妹们抬爱,这么久,我才能听到零星的回应。也许,以前的我,力量还不够,死要面子!现在,亲爱的们,请你们相信,我承受得起面对面的对质。请你们做我的镜子,照见我的傲慢、偏见、无礼、急躁……及时回应给我,好让我可以及时暂停,内观,迁善,好吗?
——我是五号人格——
九型人格是人格心理学的一部分,却有着无穷的智慧,之前,未遇能点拔我的良师,对九型的认知上出现了偏差。幸运地是,今年遇见久善的九型能量导师今心,他的三天公开课,深入浅出地表达,征服了心高气傲地我(实际上,我哪有什么资格气傲,找不到原因,要么是天生的!)立刻做了人生中最有魄力的一个选择:举债几十万,报名今心老师的终身弟子班,等于说承包了老师所有的课程。
在老师的“弟子密训”里,很奇怪,相似的课程内容,过往没有打开过我心扉的体验,这一次,因为足够安全足够信赖,竟全然地参与,且领悟多多。课堂里,各种性格、各样相貌、各类呈现……起初,我不适应、我挑剔、内心评判,好奇老师为什么对每个人都那么耐心,亲和,给予父母之爱。有些时候,某个学员所说所做,都快激起我的愤怒了,老师还是可以微微一笑,一开口,犹如观音提柳洒水般,当下那位学员折服了,全场所有学员如醍醐灌顶了。
于是,想想这些年,那么多人喊我“蒋老师”,配吗?同样是“师”,今心老师能悦纳所有学员,懂、爱、理解、支持、加持!我呢?在课堂上,遇到对路的学员,激情饱满,遇到不同频,假装激情饱满,内心对抗。真正利他的“师”,一定不是征服,不是急于给予,而是陪同,是自然地交融……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没有我,没有你,没有你我他,懂我的需求,也能懂你的需要!布道解惑,利他无我。温暖的力量,在时时刻刻。
再后来,测九型人格,才知道,原来我是5号。一个思考型、学习型的人,天生享受孤独,内心火热,不擅表达,不懂链接……回看过往人生,一直是典型的5号,给人安静、清高、执著、害羞……的印象,总之,不好接近。(而我,不自知,还自封侠女,古道热肠,实则,有十分心,外人只感受到两分情。)
幸运的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是做个慈祥的老太太。因着这份愿景,我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以做义工为乐。工作后,从给敬老院里的老人们洗头洗脚剪指甲,到进修心理学考证实习,到开设各种非盈利的心理学课程,在招生中突破不爱与人沟通的障碍,硬生生把自己训练成“师”。
这么一回看,深深自责内疚的我,也开始有力量悦纳不完美的自己了!我是5号,看到自己,接受当下,再勇敢面对不足,缺啥修啥,在人、事中历炼。
——爱的语言,终身的功课——
最后,分享这篇短诗《爱的语言》,几年中,反反复复地读,起初,很难理解,理解后很难做到。然,这会是我践行爱的准则。我是爱的本身,我需要践行爱,传递爱,利益有缘人,利益整个世界。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鲁思·贝本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