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自我修养

小时候我经常和有钱人家的孩子玩在一起,在他们家里吃饭,不待在自己的家里。十几年前有位富人的家里是自有土地上建的三层小别墅,面积不大。

朋友的妈妈为人低调,穿搭打扮就跟普通人是一样的,买东西的时候也不用考虑“这个东西贵不贵”“那个划不划算”这种事。

有一次去她家,正赶上她爸爸生日,一大桌子人,平时接触不到这些信息的我就像打开了大门。她父亲是属于有稳定工作拿工资上班的,偶尔副业炒炒股,母亲自己做点小生意。


桌上精致的菜品,看起来挺清淡但美味可口。九十年代,吃到了地域的红利,祖上分了地,他爸爸工作积极攒下来的钱,自建了三层的小别墅,08年金融危机,房价大跌,正赶上拆迁,她们家顺势分了三套安置房,那时候房价才5000多一平方,她爸爸把其中安置房一套房卖了,买了一套精装修的商品房,租出去,收租有稳定的现金流,然后在16年的时候卖出,一下子就赚了300多万。

在这么来回倒卖,现在名下的房产有了十几套。

在过程中也遇到了房客不交租的情况,还有断租的情况,她爸爸都按合同执行,维护了自己的利益,押一付三,提前断租只能退一个月的租金,这样她爸爸可以放消息提前找租客。

我问她爸爸是不是有点不道德,人家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拿来租房,到最后结果还拿不回来了。

她笑了,“做生意哪有什么道德可言?你不这么干,别人也会这么干,机会就是那么点,谁下手快,谁就赢。”

那一刻,我是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想翻身那么难。不过小时候的我庆幸自己有房子住,还拥有自己的房间。

穷人家里这么教孩子?

“你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稳定的工作。”

“要踏踏实实做人,要做个好人,帮助别人。”

“父母只有那么大的能力,什么都不懂,你自己看着办。”

富人家里怎么教孩子?

“怎么赚钱,怎么把东西卖出去,怎么从别人的口袋掏钱进自己的口袋。”

“怎么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

“怎么把握人心,怎么包装自己,怎么和权力搭上线?”

“怎么利用游戏规则赚钱,怎么让别人老老实实交钱?”

你天天被教要老实做人,要凭本事吃饭,人家从小就知道怎么用钱赚钱,怎么用最小的代价拿到最大的利益,甚至之道什么时候该踩人一脚,什么时候该拉人一把。

你挣一万,想着怎么吃顿好的,犒劳一下自己,人家挣一万,想着怎么用这一万撬动十万、百万。

你买房是为了有个安稳的窝,人家买房是为了出租,靠租金再买下一套。

你买车是为了方便出行,人家买车是为了搞货运、跑商务接待,一年车钱就回本了。

甚至连做人方式都不一样。

穷人的孩子,被教育要听话、要善良、要讲道德,要“吃亏是福”。

富人家的孩子,被教育要果断、要狠、要学会抓住机会,要学会掌握规则。

这就像打牌,你从小被教育“要讲规矩”,人家从小就知道怎么利用规矩,是用来玩的。

你拿着三个炸,不敢炸怕得罪被人,人家手上有王炸,直接把你干趴下了。

所以有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总觉得自己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比不过那些不怎么努力就在罗马的富人孩子。

因为你不懂得钱的游戏规则,不知道没有尝试过,就已经输在了跑线上。

穷人的孩子,输就输在,被教育得太有道德感了。

还有穷人不相信,钱能工作赚钱,他们害怕担风险。

1.“安全”,而不是“自由”。

2.“避开风险”,而不是“学会驾驭风险”。

3.“稳妥地做事”,而不是“聪明地做事”。

4.“太贵了”,而不是“长期看,它值多少钱呢”。

5.“我买不起”,而不是“我怎么样才能买得起”。

6.“多元化”,而不是“集中化”。

7.“我的朋友们会怎么想”,而不是“我怎么想”。

跟富人女孩出去,想要她们消费是一件很难的事,比如她们不乱买东西,到处拍照打卡,不买零食,但会买一些实用物品,衣服,化妆品都有在特定地方购买,平时喜欢阅读,写作,看展览,出去旅游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