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个多层面的结合体。从生理层面,它是性冲动和性唤起;从生物层面,它是繁殖本能和多巴胺;从情感层面,它是联系感、亲密感和归属感。而在心理动力层面,爱是一种良好的意愿:
我爱你,我希望和你一直在一起,我希望我们在爱里都更完整,更开心,更被珍惜。
爱在意愿层面,是特别美好的事情。古今以来,我们歌颂爱情,一方面是因为爱情是人相对于社会性的个体性的解放和展现,另外一大方面,就是因为爱情所代表的这一良好意愿。然而意愿不等于实质,不等于结果——因为爱情的美好很容易滑向它的阴暗面。良好的意愿并不总是导致良好的结果。正如哈耶克(Von Hayeke)所言:
通向地狱的道路,是由良好的意图铺成的。
爱的美好意愿中的阴影有哪些呢?逐一解析:
1 我希望和你一直在一起
“在一起”的良好意愿容易走向爱情中的残暴和专制,也就是对他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这两者,其实是根植于人类本能中的专制本能。专制来自于人天生的自恋情绪,专制就是所有的人和事的规律都由我而定。人通过对客观规律的控制,而达到内心的安全感。人在感觉到自己没有能力应对风险的时候就容易走向专制和强迫。这也是权力欲主要来源。“在一起”的意愿的终极阴暗是“我得不到你,那别人也别想得到。”
2 我希望我们在爱中都更完整
“更完整”的良好意容易走向爱中的改造欲。更“完整”的意愿原本是因为爱情的力量,所以我们更有安全感去成长,去自我自我完善,更有勇气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当人因为自身的懦弱和无明,而下意识觉得自身无法成长和完善的时候,人就会把成长、自我完善和实现梦想的希望贯注在对方身上。这个时候人会对对方经常性不满,会发现对方身上无数可以成长和改变的地方,会不断给对方各种标准和要求。
3 我希望我们在爱中都更开心
“更开心”的良好意容易走向爱中的的宠溺和无原则。快乐有两种,一种快乐是来自于享受,一种快乐来自于放纵。人对自我通常能够很好地把握“享受”和“放纵”之间的距离,而一旦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放纵”就容易有了借口。放纵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无条件的宠溺,第二种是随意放弃自身的原则。放纵不等于幸福。幸福是即当下开心,又能未来开心。幸福是开心和意义感的结合体。
4 我希望我们在爱中都更被珍惜
“被珍惜”的良好意愿容易走向对“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无条件的接纳”的苛求。爱、积极关注和接纳,原本大部分来自于自己。但是当一个人无法给自己提供提供很多爱、关注和接纳的时候,人就会把来源转向于爱的对象,而以引发对方内疚感的方式,强迫对方对自己的爱、关注和接纳。
以上是爱情中常见的阴影(or陷阱)。避开了这些阴影后,我们如何爱呢?
好的爱情,是把爱的意愿导向建设性:因为我爱ta,所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我是一个更完善的人,那我就能够自己更开心,也能以恰当的方式让ta开心,以恰当的方式照顾ta,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更长久地在一起。
个体的完善,包括很多方面。以下简单地说几个:
1 智慧是好的
智慧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选择。
2 独立是好的
独立意味着把幸福感、安全感和价值感不建立在他人赐予或认同的基础上。
3 不恐惧是好的
恐惧带来焦虑和保守倾向。
4 对他人的普遍善意
将自身视为整个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让整个社会更美好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