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勤勇
状态:连载中ing
引言:人生之海,浪花翻涌,随手掬捧几朵,泼向脸庞,沁入心脾!人生之花,漫山遍野,随手采撷几瓣,抛向天空,缤纷飘扬!人生之路,千条万里,随步踏向远方,排山倒海,景色不断!人生之情,恩爱痴恋,随思渐入佳境,信手写来,刻骨铭心!
《第132章》
中南大学20级环境工程廖青松——医学真是太博大精深了,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不轻易在身上拉一刀[合十][合十][合十]
在对待犯罪的时候,我国一直提倡少杀慎杀。伟人在政治运动出现极端化现象的时候也曾多次说过:杀头不能像割韭菜那样,韭菜割了还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就长不拢了。如果我们杀错了人,杀了革命的同志,那就是犯罪的行为,大家要切记这一点,要慎重处理。跟汉宣帝即位,路温舒上奏《尚德缓刑书》一文中的部分观点有些类似。
同样,对待手术,哪怕是微创也一样。你切除的东西,不是像割韭菜那样,一下子又长起来了。比如切掉的鼻甲,当超级敏感者出现空鼻症的时候,你再去撒点啥东西,比如鼻甲种子,让它再长起来已经不可能了,或者填补填充一点啥东西,比如大腿肌肉,来进行替代疗法也是不可行的,或者移植那么一点点,试图来复原,就现代医学来说,那更是无稽之谈,所以,还是要多多权衡利弊在先,少切慎切,稳住你手中的把戏,致命的致病的当然要切掉,可切可不切的,甚至切了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那当然坚决不切。杀头不像割韭菜,切器官切组织也不像割韭菜。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一句俗语,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犹犹豫豫的不果断,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决断迅速。语出《旧唐书•元行冲传》。
始作俑者,是一个汉语成语,开始制作俑的人,原义是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件坏事的人。后用来泛指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十三年前三月份的一个下午,风湿免疫科的医务人员正在处理事情。突然一男子闯入医生办公室,抡起手中的刀,疯狂砍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实习学生。致28岁的硕士研究生死亡,而他在出事前刚刚收到香港大学医学院博士录取通知书。令人痛心疾首。还有三名医务人员及一名实习学生被砍伤。
有一名医生受伤很严重,凶手的利刃从他右眼角刺入,导致其颅内血肿、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脑内、硬膜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底粉碎性骨折、眼外伤、眼周不规则皮肤裂伤,还有手外伤等。不幸中的万幸是,经过及时抢救,命保住了,眼球也有望复明。但是,此后生活工作质量大打折扣,心有余悸更是难以消除。
发生这样突发的,猝不及防的极端事件,总是有原因的,它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这么发生了。如果,你要说没有原因,那就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装聋作哑,就是试图用纸来把火包住,而且就这态度和认知,下次依然难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那始作俑者是谁?当局者是否曾预感到这种极端事件会发生?
发生这样的极端事件,始作俑者还不止一人,而当局者互相并不知会,都在管理梳理着自己的那一点点经手。而发生这样的极端事件却是一连串长长的数不清的综合因素,日积月累,偶然的必然的因素累积到了爆炸的程度,才终于引爆了火药桶。
许多记者带着责任感、使命感、敬业感到处走访当事人,不管是始作俑者也好,当局者,旁观者也罢,只要是有关联的,都一一挖掘,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避免类似悲剧重复上演。
董哥也有点狗拿耗子的味道,忧心忡忡,跟那班记者一样,抓耳挠腮,来重复这起事件,目的跟他们一样,不让悲剧重演。警示他人,更提醒自己,医疗是个服务行业,也是个令人尊敬的行业,毕竟与生命打交道,但是,所有的服务行业都是无极限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爷孙俩第一次跨越五百公里去看病。相当于宁波到江苏淮安,或者宁波到福建宁德,有缘千里来相会也就这么个距离,交通发达还好,高铁两三个小时,交通不便那真够折腾的。但是,以董哥当医生的切身经历来评说,医生才不会管也不会问你来自何方,来自多远,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更加不会管你有多折腾才找到了我,我只知道你现在在我的眼前,医患之间仅仅局限于诊室那么一个狭小的空间,思维一下子也飞腾不出去。只有老朋友,老粉丝,老熟人自己进来叙说是从哪里来的,比如从安徽赶过来,从湖南赶过来,董哥才会愕然醒悟,哎呀呀,你跑那么远干嘛,就这,莫非当地看不了,我也没啥本事,更没啥特别,你又何必舍近求远呢?下次不要这样了,电话、微信、寄药哪样不方便呀。
爷孙俩因孙子腿疼,当时挂的是骨科,非医务人员都不知道自己的不舒服该看哪科,可以询问分诊台,甚至医务人员都不确切,拍完片,骨科认为可能与风湿有关。随后花25元挂了风湿免疫科的专家号,专家号贵了20块,普诊只要5元,挂了号,风湿免疫科主任连瞅一眼都没瞅,就说跟风湿没关系,该上哪儿上哪儿。这是爷孙俩原话。他们只好又折回骨科,骨科认为孙子有双腿滑膜炎,决定打封闭针,打完了封闭针,病情不但没好转,反而更严重了。
我滴个嗲嗲,你主任的话,技术水平经验那是没得说,要不然你咋能当得上主任呢,你堆那么大架子,摆那么大谱干嘛,你就不能具有一点人情味,人家好歹尊重你,内心崇敬你是专家,还挂了你的专家号,还候你多时才轮上看,特别是你的同事你的同行都考虑了有风湿的可能,你就不能谦逊一点,耐烦一点,好歹也仔细审视权衡一下,就那么眼皮都不抬就那么武断地把人家打发走了,这专家号挂的是够冤的,要是你的同事同行很懂风湿,也不用找你了,你就这么对你的同事不屑一顾?第一次就给爷孙俩留下了深深的疙瘩,不说仇恨,起码首次印象极差。也不是说白花钱,25元钱于你主任不起眼,但是,你碾压了人家的尊严。
半年后,爷孙俩第二次就诊,这次孙子还是入住骨科,但是,这次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呃,强直性脊柱炎归属于风湿免疫科,爷爷便拿着病历又找到风湿免疫科主任。这次主任才看了看片子,说确实是强直性脊柱炎,还反问他为啥住骨科。
主任日理万机,心多事多,忙的不可开交还健忘,被自己啪啪打脸不疼吗?就这么忘得一干二净了?最主要的是还要质问人家、怪罪人家住错科室了,住啥科室莫非还是病人说了算不成,久病成良医的除外,比如,老慢支一来就知道和要求住呼吸科。主任啊,你真的是德行不高身段高,唬病人都成习惯了,因为总共才接触两次,两次都这架势,难怪,我算是明白了,身段高的人才能当主任呀。这爷孙俩两次就诊心里都不是个滋味,每次奔袭上千里路,来回两千里,千里迢迢你听说过吗?诊断很折腾不说,病还没好,还来找数落来了。
第三次就诊是为了打第二针类克,一种生物制剂,可以有效控制强直性脊柱炎。但是,部分人会引起发热、寒战、疲劳、头痛等一系列副反应,最主要的是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容易发生感染,所以,这次住院后就高烧到41℃,反复烧了8天,最后确诊孙子患了结核性胸膜炎,类克打不了啦,只好回当地医院进行两个月的抗结核治疗。
两个月后,因为住院期间熟悉了的原因,就联系了风湿免疫科的一个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让他们来医院。
千里迢迢来到医院,是一个住院医师接待的,说,必须要那个副主任医师亲自看才行,住院医师做不了主。而副主任医师又不在医院。电话联系后,却被告知,还是回家继续吃三个月口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类克暂时不打了,吃完三个月后再抗结核,然后结核好了再考虑打类克。
唉,是个人都知道,奔袭千里,讨来了一句话,还是回当地回自个家治疗,你这是耍猴把戏呢?副主任医师对千里迢迢没感觉?住院的时候不是有病人的家庭地址吗?没有地理知识?搞不清是飞人超人还是凡人?让来,又让回去,你以为过条马路就到了,即使只过条马路,你让人家来回折腾,人家心里也痛快不到哪里去呀?何况来回两千里。你风湿免疫科的前后说法就这么不一致的吗,就这么没有章法,这么没头没脑,就这么不统一吗。医生一句话,病人跑断腿。他们也许没人会想到,各种傲慢与不妥会累积成挥向无辜者的屠刀!
好了,这次算无功而返,就当坐个车看看风景散散心吧。回去治疗肺结核,人也有点疯疯癫癫的了。爷爷说他孙子经常傻笑,还时不时暴躁激动。
董哥在这里友情谨慎提示一下,很多药物是可以治病的,但是,部分人可能同时引起精神神经症状,抗生素类,比如甲硝唑,大剂量青霉素。抗结核药,比如异烟胼、利福平。还有抗心律失常药,肾上腺皮质激素,降糖药,口服避孕药,降压药,抗帕金森药,止痛药,抗癌药,抗癫痫药,巴比妥类药等,个体差异大。所以,在迫不得已必须使用该类药物的时候,一定要警惕、防范和预判,患者有没有可能会精神病发作而产生攻击行为,尤其是要避免激惹。
半年后第五次来医院,拍片说结核还没好,还让去胸科医院看了,胸科医院更不熟悉,各种折腾各种不便,也让继续治疗结核,而强直性脊柱炎越来越严重了。一肚子怨气无处可撒。呼天不应喊地不灵。
强直性脊柱炎也是不死的癌症,这也不是医学定义的,它只是表示,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会迅速夺命,但是,很难治疗,很难见效,会越来越重,慢慢折磨、痛苦、消耗直至衰竭,在治疗过程中还会按下葫芦浮起瓢,此起彼伏,治疗之间还可能互相矛盾。
爷孙俩认死理,也许是讲解解释不到位,以为类克能够治好这个病,其实最多只能有些控制或者缓解作用罢了,积极治疗肺结核除为了治好结核本身,主要还是想结核好了以后可以打类克,医学上,除了打类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还有很多别的方法,爷孙俩最后也没明白,医学里面,禁忌症大于适应症,有禁忌在,你就是再如何如何适应都不能用。所以第五次来医院算白跑,又返回去治疗了三个月结核。前后仅仅只有第二次就诊,总共打了一针两支类克。
当第六次来医院要求要打类克,而医院却说,结核还没好,不给打以后,终于悲剧发生了。千辛万苦为了继续打类克,不给打并没有给出让人接受令人信服的理由。治结核的当地医院跟这个医院从来就没有互动过?非得数次来回每次奔袭两千里?结核治好了没莫非治结核的医院说了不算?治好的标准不一?爷孙俩所在地也是地级市,将近两年来回折腾,行程一万多里,就没有一个人具有人情味拥有人性化地建议患者,在当地治疗结核,就由当地决定打不打类克?地级市会没有类克?也可以特殊进药临时进药呀?
当压死忍耐、逆来顺受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扔过去的时候,克制理智就消失了,反复来回折腾又没好还遥遥无期看不到希望的怒火终于喷发。日积月累的疙瘩埋怨记恨终于像开闸泄洪一样喷涌而出。
因孙子犯案时未满十八岁,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于一个严重强直性脊柱炎又患有肺结核这个治疗矛盾的人来说,也无期不了多久了。而为凶手辩护的律师认为医院存在过错也不被采纳,因为,这种现象在医院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分开一个个也不算什么,但是,反复累积到一个人身上就有些承受之痛了。尤其是,被暴力夺命的人,被重伤轻伤的人,跟一个个始作俑者以及当局者不是同一个人,一丢丢关系都没有,成了活生生的无辜的替罪羊,所以,没有任何借口可以作为滥杀无辜的理由,医院存在过错不被采纳也可以理解,法律不硬生生地袒护一下医院,恐有怂恿类似事件之嫌,从而导致极端事件有增无减。当时是医患对立的社会风气以及医患矛盾达到了顶点,因为很多喷子以及唯恐天下不乱、幸灾乐祸的人,特别是去医院有过类似经历,或者有相同感受的,或者诟病医院,甚至感到憋屈的人,还为凶手点赞甚至庆祝,是非不分,令人扼腕叹息,更令人痛心疾首。
令人欣慰的是,今非昔比,现在的医患关系融洽了很多很多很多。但是,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如果不痛定思痛,悲剧依然难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