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不知道家长们从哪得来的消息,九月份开学一年级要住板房,于是他们坐不住了。一次次找学校讨要说法,还把大批媒体请来曝光,道听途说来的消息在朋友圈里疯传,大有将学校摧毁之势。
学校的发展建设,必须得有一部分人做出牺牲,可我们这群八零后的家长们才不管这些,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
校长说:“你知道为什么要把你安排在一年级吗?我是让你替学校扛担子的!”学校面临的形势严峻,我等老教师更能理解校长这番话的分量和期许,顿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按照惯例,每年开学之前要组织一次家长学校,也是为了给焦虑中的年轻家长们心理上的支撑,让孩子和家长都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经过这么一闹腾,今年的家长学校——幼小衔接教育又得赋予它新的内涵了。
为了使这次家长学校开得有意义有实效,会前我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把自己多年教育中的案例进行了整理分析,会上给家长们进行了分享,让他们从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去思考去反省。会议整整一个半小时,可会场上却鸦雀无声,家长们或点头颔首,或若有所思,或低头记录,或哄然一笑......气氛和谐而炽热,从他们专注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不仅听进去了,而且是认可的。
由于铺垫在前,开学后的各项工作空前顺利。成立班级家委会,做好人员分工,并向家委会宣传学校和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为后续开展班级工作助力杨帆。
刚开学时,班级群里总会有那么几个不和谐的声音。我一方面积极帮助家长疏导不良情绪,一方面和家委会成员一起制定群规,让家委会成员成为老师的代言人。还时不时地分享有关教育的文章,更新家长们固化的教育理念,开阔他们的教育视野。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训练,班级群开始良性互动。只要老师在群里发信息,负责上传下达的家委就会立刻做出回应,其他家长也会纷纷跟帖附和。有的家长还会把孩子在家里好的表现分享到群里,家长们也会纷纷给予鼓励和赞美。整个家校联系群温暖而和谐,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学之初发生的一件事。由于学校在扩建之中,孩子们活动的空间非常小,四百一十七个孩子全部集中在两幢教学楼中间的空地上活动。孩子年龄小,安全防范意识差,活动空间有限,一到课间只见乌泱乌泱的小脑袋在攒动,稍不留神就会发生碰撞和踩踏事故。
一日课间,我班林高正和张铭曦两位同学就相撞了,张铭曦的头磕在了教室门口的瓷砖上,鲜血直流,浸透了孩子的衣服……孩子虽然还很淡定,不哭不闹,可我却甚是心疼!连忙用干净的餐巾纸捂住孩子的伤口,到医务室简单处理之后,又赶紧联系双方家长。为了避免家长看到孩子的惨状,在家长没来之前我已经帮孩子处理干净了脸上和手上、衣服上的血迹。
给家长打电话尽可能轻描淡写描绘孩子的伤情,以免家长心理紧张。同时教给肇事同学家长应对方法,先不问责任,首先是面对问题的态度和担当。
林高正的爸爸妈妈都来了,一来就跟对方家长说对不起,一切的责任他们承担,还催促着让带到大医院去检查。张铭曦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们夫妻俩倒很淡定,身为外科医生的父亲扒开孩子伤口看了看,觉得问题不大,可能要缝几针。林高正的爸爸妈妈甚是心疼,非要抱着孩子出学校,那姿态,即使受伤孩子家长再生气也被悄悄融化了……
林高正父母整个下午都陪着孩子在医院里又是缝针又是检查。为了哄着孩子不哭不闹,还给孩子买了一大堆玩具和零食……晚上又带着自家孩子亲自上门道歉。双方家长在彼此理解,彼此友好的氛围中处理着孩子的突发事件……
为了再次强调安全,也是为了给孩子和家长起警示作用,我把和家长的短信聊天截屏发到了群里,盛赞双方通情达理,给自家孩子做了好榜样!其他家长也纷纷跟帖,对双方家长的行为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警示自家孩子要注意安全。
没有谁天生就是教育家!孩子在成长,家长也要不断成长,才可以跟上孩子教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