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仔细的人,想必都知道「断章取义」是怎么回事。
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直被用于提醒人勤学苦读,尽力用鼓鼓囊囊的知识填充起生命空虚。其实,话到这里庄子并没说完,还有大相径庭的后半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生命有限,你却一股脑全投身到没完没了的苦读中,有你受的。
常见人雀跃引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人生而自由」,少见下一句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和再下一句的「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完整看来,整段话的意义与之前截然不同。世界那么大,四处是悬念,诸事难遂愿,哪来的自由无度?
没有规范标准指明,断章取义是卑鄙无耻天理难容的事情。正如语文教科书会删减少儿不宜的文章片段,广电总局不会大发慈悲对我们期待的影片一刀不剪。
前段时间看见有人感慨,《项脊轩志》真正的末尾并非广为流传的版本,在原文「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之后,又加了句「今伐之,为博小娘子一笑。」她贴出一个心碎的表情,嘲讽自己这些年白白为这个凄美的句子洒尽泪水。
不久又来更正,本想她已经明白后一句纯属篡改编造。事实上,她又添了一句「小娘子一笑,恰似吾妻年少时。」本来就是有意戏弄,但她似乎产生了莫大的共鸣与感动,相信这狗尾续貂的几句就属于原文,并且比之前更加完美。
不论是增是减,人们并不愿意理会众所周知的事实,只在符合个人幻想的片段「真理」中,解读出为我适用的情绪,沉浸其中。就像你以为英雄救美对方就会以身相许,结果却还有美梦不成反遭讹诈的风险。你可能还要坚持己见,不冒险尝试才是最大的风险,一切皆有可能。
这话让人无法反驳。那么事实还有那么重要吗?为《项脊轩志》感伤的人,如果知道归有光的原配撒手人寰后,她的黄花梨床榻上又马不停蹄地住上了新人,会怎么想?相对描写原配的那寥寥几笔,后来专门写了整篇《王氏画赞并序》,痛彻心扉追忆第二任妻子,又会怎么想?很多真相,说出来不但不会让人得救,反而把她推入深渊。
华盛顿砍了父亲最爱的樱桃树为什么没挨打?因为他手上还拎着斧头。当然,这是个段子。真正的原因是,父亲没有理由不原谅一个诚实勇敢的孩子。
昨天我们也讲过另一个类似的故事,受伤士兵为什么会原谅朝他开枪的战友,当事人并没有按我们的揣测说,「因为对方还扛着枪」。他解释「我知道他是想独自占有鹿肉活下来,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我没有理由不原谅他。」
我们赶紧拍拍胸,「谢天谢地,他没抡斧/补枪杀了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松下来,「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啊!」
然而,就像牛顿的苹果,瓦特的烧水壶,富兰克林的风筝,和小学课本里很多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一样,这两个故事也是杜撰的。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撒谎的?无从考证。或许从巴别塔分道扬镳的那一天就开始了?人类为什么要撒谎呢?或许就像尼采说的是为了生存?可能我们需要用艺术的「谎言」去掩盖某些可怕的真理。
因此,不难发现栽赃到名人头上的经典语录们,挂在知名学府图书馆墙上的励志训言们,充满悬念的预言式绝句古诗们,以及感人至深又鲜为人知的品牌故事们,浩浩荡荡洗劫了人们的日常精神生活。
当然我们也会受益。感谢教室里四处悬挂张贴的名人名言,暗地里偷瞟一眼,无从下笔的作文题就有了着落。哪里管得上是否牵强附会,狗屁不通,能自圆其说就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像苏轼在当年的国考中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杜撰尧与皋陶刑罚上相互制约的典故,来佐证自己的治国理念。墙壁上的名人名言实在用不上,肚子里的墨水又不足以充饥,考场上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只能和苏轼一样,提笔瞎编。
不过结果却没他那么幸运,不知道是因为自己没有苏轼那么天赋异禀,还是老师比梅圣俞更加火眼金睛,本以为天衣无缝的故事和对仗工整的名人名言,有的时候也会被发现破绽。
寻章摘句,考场里行文便显得理直气壮。杜撰的语录故事,之所以能招摇过市,大概也是同样的道理。它迎合了不少人的既有情绪,当你看到它便「呀」的一声,被撞了一下腰。即便有些逻辑不通表达笨拙,但它依然不影响让人精神爽快,心里获得慰藉。
谁都没有明辨是非的特异功能,也都没有辟谣打假的绝对义务,胡扯的人铺排伪装,读到的人各取所需。周国平这句话我倒很赞同「怀疑来自过分认真,无所用心的人从不怀疑。」当然我也不免俗套地扔了后半句,「但也没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