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12岁女孩被哈佛录取!看了她的简历,我开始培养娃的科学素养

作者丨那小石

来自丨 爱贝睿

01

2019 年底,一个叫曾晨希的长沙女孩刷屏了。

她拿到了 2019 年哈佛大学本科早申的 offer。

哈佛大学公布的早申数据显示:全球 6424 名申请者中,共有 5 名中国籍学生被录取,内地高中仅有曾晨希一人。

曾晨希也成为湖南地区被哈佛大学本科录取的第一人

这个女孩有什么过人之处?

我们来看看她的简历: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湖南赛区省一等奖;

全国第 33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

第 39 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大学专项奖和重庆大学专项奖;

入选湖南省首批中国科协「中学生英才计划」并获得全国优秀学员;

2018 年丘成桐中学生科学大赛全球总决赛铜奖;

2019 年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凤凰城举办的第 70 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同年,以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选的中学生身份,参与顶级夏季科学研究项目RSI(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

看完简历,很多家长敏锐地从一大堆证书背后锁定两个字——科学

02

名校的录取标准,向来都是人才竞争的风向标

藤校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从美国推崇的 STEAM 教育中就能窥见一斑。

所谓 STEAM 教育,就是将 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ematics(数学)相融合,将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学习系统的思维方式,培养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6年,美国公布了《美国竞争力计划》,明确提出培养具有 STEAM 素养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全球竞争力的关键。

奥巴马时代,白宫网站曾多次发文,支持那些旨在增强 STEAM 教育的计划,着力培养美国孩子的科学能力,从而在未来全球的科技竞争中获得优势。

如今科学教育,也被我国教育部列为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7 年秋,教育部将国内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从原先的三至六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2019 年,教育部又印发三大重磅文件,其中包括《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简称《实验教学意见》)。

《实验教学意见》要求把实验教学情况纳入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把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2023 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录取依据。

03

如何让孩子轻松开心地学科学呢?

美国教育部编纂了一部《帮助你的孩子学科学》Helping Your Child Learn Science,我结合其中的要点给大家提供几个实用的方法。

❶ 重视提问:

从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开始

这里的提问包括两个方面:❶孩子提问❷提问孩子。

孩子眼中总是有无数的问号,孩子的每一次提问都是在向我们发信号:我要开始学习啦!

只不过有的家长不了解,或者太忙,或者不知道如何引导,最终导致很多孩子的求知欲无法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多向孩子提问题,拓展孩子的思路,帮助他思考。

比如孩子看到秋天遍地的落叶,可以问问他:为什么秋天树叶会落?

孩子可能会说:树叶怕冷。

没关系,不管孩子的答案是什么,这都是一个好开端。科学家研究一个课题,不也是从提出问题和假设开始的吗

❷ 引导观察:

启发孩子根据问题找数据和证据

英国科学家波特说过:「孩子天生就是科学家。」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启发孩子的思路。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也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错误,而是启发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需要我们对孩子当前的知识状态有所了解。陪伴孩子读书、看动画都是不错的了解孩子知识状态的途径。

知道孩子的世界里有小猪佩奇,你才能用小猪佩奇给孩子打比方,做榜样。

通过孩子熟知的东西,不管是做类比、举反例,还是提开放式问题,都能有效启发孩子触类旁通

孩子有了思路和想法,再鼓励他去动手,到实践中检验他的观察和判断。

当然,如果有能力,有条件,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工具和概念指导

❸ 鼓励动手:

对应科学家的实验论证

动手实验可能会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不过相比整洁,孩子的科学思维更重要。

一个允许孩子探索的环境,孩子可以去触摸、操作和改变,孩子必将受到鼓舞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

一个妈妈正在厨房洗碗,听到儿子在沙发上跳上跳下,自言自语,就问他:「你在做什么?」

小男孩得意地回答:「我要跳到月亮上去。」

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回答呢?会不会呵斥孩子别把沙发弄脏?会不会说他异想天开,那不可能?

这位妈妈说:「好啊,但一定不要忘记回家哦。」

这个小男孩叫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长大后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小结

英国科学家波特说过:孩子天生就是科学家。也就是说,孩子的科学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孩子天生爱观察,爱提问,我们再引导他去动手验证,然后是反复尝试,试错,归纳总结,从而完成一连串的科学认知过程。

跟随孩子的兴趣,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做孩子科学素养最重要的呵护者和引导者,及时点燃他心中科学的小火苗,创造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孩子去不断尝试。

将来无论孩子走哪条路,这种早年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都将使他终身受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