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有感24

《文心》第十五章  读古书的小风波

这篇文章是当时人们关于“新旧”文的看法。作者也通过王仰之先生之口将自己的意思表达了出来。

是这么写的:

“整部地教学生读这些书,我是不主张的。”

“高中学生应有一点文学史的知识了。文学史的只是不是读那些空口说白话的文学史所能得到的,必须直接与历代的文学作品会面,因此,古书里的文学作品就有一读的必要;如《诗经》和《左传》里叙述几回战役的文章,即使不能够全读,也得选几篇重要的来读。换一句说,高中的国文教材应该是历代文学作品的选粹一类的东西。”

“既然有人把国学看作珍贵的宝贝,自然来了反响,另外有人把它看作腐败的'骸骨',实则双方都是一偏之见。”

“我知道你们要问的,你们以为那些古书已成为'骸骨'是无疑的了。不知道对待思想、学术不能凭主观的爱憎的,最重要在能用批判的方法,还它个本来面目……在这样的研究态度之下,古书就和现代的论文、专著同样是有用的材料,而并不是什么'骸骨'……”

原来我也是偏见了。

古文书和现代的书一样,都是认识事物的工具,增长见识的书籍,我们需要,就去利用它,不需要就可以不看。因为需要它,所以觉得它说的都是至理名言,更有动力去看下去。

就这么简单。

                                                布知

                                    2020年4月13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