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

今年网络流行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想象”, 其实限制想象的不是贫穷,而是“限制性信念”!

限制性信念(Limiting Beliefs),是头脑中限制我们思考、阻碍我们成长的模式,有人形象地称它为“木马程序”。

这种信念会“过度保护”我们,限制我们思维活动的范围,以某种固定模式规范着自我的认知模式,我们的头脑就像被一个固定的空间框住一样,但自己却一点都不自知。

很多时候不是那个事情有问题,有困难,是我们内在有一些限制性信念让我们觉得做不到,做不好。

所以,有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他的能力和智商的原因,也许就是他内心的限制性信念阻碍了可能性。


人的信念是怎么被限制住的?

泰国训练大象的方法就是最形象的写照。他们在大象还小的时候,就用铁链绑在木桩上,当小象试图脱离的时候,就会很疼,慢慢的小象不再挣扎,待到长成大象,即使不再用铁链拴着,大象也不会乱跑,因为在大象的心中永远有那条铁链。


当孩子出生时,都是可爱的聪明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都是无限可能的,谁都不知道这个孩子将来可能会做总理,还是成为科学家。我们作为父母也满怀希望。

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我们的家长都知道赞美鼓励表扬。那时候孩子多么的可爱聪明。我经常看到很多妈妈,互相分享两岁的孩子怎么聪明。

但当孩子上小学了,很多家长的鼓励赞美、表扬认可就变得少了。而更多的就是以孩子的成绩来评价孩子。如果成绩不理想,就会批评、指责。就会否定孩子:你真笨、你不听话,你不聪明。慢慢地就让铁链拴住了孩子。

比如:每一次《父母方法》的线下进阶课,我问家长:你相信孩子会考上北大清华吗?在此,我也问大家:你相信你的孩子有机会考上北大清华吗?

现场每一次只有3%的家长举手。

为什么不相信了?孩子的成绩不够好,这种成绩没可能。

我想各位父母要看清事实:

你的孩子还在上小学,他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可能性。

即使你的孩子已经上初中,高中,只要你信念坚定,100%相信,孩子都有可能创造奇迹。

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限制性信念,使你不相信你的孩子。也就局限了孩子的人生。

父母的信念就是孩子的命运。

人生有三大限制性信念:不可能。没办法。我不行。孩子心中的“不”字越少,他的人生就越广阔。

 我们每年做青少年训练营,分两个年龄段7-12、12-18岁。

我发现7-12岁的小朋友,大多数孩子思想里已经有了这三个信念。我们做一些突破游戏,题目刚出来,很多孩子就表现的不可能,没办法、我不行的状态。

但是我发现,小孩子们被我引导,他们就会进入一个“我能做到,永远有可能性,总有办法的状态”。

当我们面对12-18岁的青少年,他们思想里的“不可能、没办法、我不行。”比小孩子们更多,中毒更深。我会发现我要花两倍的精力来打破这些大孩子的限制性信念。

我也发现一个秘密:我们的孩子内心都渴望优秀,每个孩子都期待更好。

在训练营中有个成绩倒数第二的一个高一学生,学习一天半了还没进入状态,他说完全对自己失去信心,但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一份渴望,我决定不放弃这个孩子。

一次次参与练习,突破成长,我引导他重新建立信念。

第三天晚上,他给妈妈打电话说:我寒假想去复旦大学参观,我要考复旦大学。我知道他被我的故事感染了。


各位家长,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永远都不要放弃,永远都不要打击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改变,每个孩子都愿意改变。祝福各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