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 周一 多云转晴
前段时间简书上看到某人的文章,或者说是小故事、情节片段,觉得很有趣,今天下班有了兴致,又打开来看,我记得有一篇文章叫做《描写》,写的是火车上一个看《活着》的中年大叔。作者的名字是网络上最常见的样式,如“XX的XX”之类,当时并没有记住。今晚我特意看了,叫做木叶家的猫,头像是哆啦A梦。
这些文章很有趣,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立意和内涵,但这个趣味,我很欣赏,趣味本身也可说是一种内涵,它包含了一种生活态度和性情,读来自有一股不经意的轻松和愉快。因此,我决定拿这个趣味文章研究一番,取些有用的东西来学习。
几篇看下来,略略的总结出三点:题目、结尾、画面感。
题目本身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如《考得真好》《红薯》《描写》《理发》,这种简短的题目似乎有种微言大义、意味深长的神秘感,同时又有很强的概括性,可以涵盖住很多的故事情节。这应该算是很常见的一种命题方式,如鲁迅先生的《礼物》《药》《祥林嫂》等等。
结尾则比较有讲究,要在某个要紧的情节处断开,不是有始有终,不是尘埃落定,不会给读者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畅快。这结尾不是一个故事的落幕,反而更像是另一段故事的开端,要的就是给人无限的遐想,回味悠长。
画面感,这是故事情节描述的一个侧重点。对话也好,场景描写、人物刻画也好,小说和故事,必须要有画面感,这是趣味的重要成分。我写我所见,我读即我见,如此,才能身临其境,快速把读者置入一个自己布置好的场景内,带着他踏入一个新世界,体验一个全新的故事。
至于整体的观感,主打一个轻松自然,没有连篇累牍、纠缠不清。你可以按部就班,可以平铺直叙,但一定是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
综上,是本次,或说今晚这一小时的一点点心得,字数不多,但我想,我想说的都已说到。我不是在论证这位作者的文字有多么棒,或者是在推崇他——诚然,他写的确实很棒。我只是在总结我所学到的东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