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我在悦读】为了心理健康,痛苦的经历是自己承担,还是找人倾诉?

书名:《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篇章:第十章


001 我们体验到的压力取决于

1)应激源

2)我们对应激源的解释

3)应对压力的资源


002 所有变故中,配偶的逝世压力最大。


被抛弃比配偶去世更容易抑郁,因为当事人会觉得受到羞辱,失去自尊。


(三级教材里提到,失去的事物越宝贵,价值越大,就越悲伤)


003 有些边缘化的丧失会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比如流产、失去朋友、喜爱的明星去世等。


当事人会觉得无处诉说。因为其他人没有经历过或者缺乏同理心,会觉得小题大做而忽略当事人的感受。


004 经历灾难后的5个阶段:


1)精神麻木:好几天才能明白发生了什么

2)无意识行动阶段:没有任何意识,想不起来自己做了什么

3)共同努力阶段:聚集资源,重建生活

4)沮丧:精力耗尽,他人对自己失去兴趣,幸存者觉得自己被抛弃,可灾难影响仍在

5)恢复阶段:适应生活的变化


(个人想到发生危机时人情绪反应:否认—》愤怒—〉焦虑—》悲伤—〉接纳)


005 灾难发生后,当事人希望别人倾听自己的诉说,希望身边的人了解自己。


(此时,很多亲友会刻意回避询问细节。个人想到这和《另一种选择》中桑德伯格遇到的情况非常类似。我个人在经历痛苦时,也观察到多数人回避的反应。)


(个人补充一点,如果你正遭遇痛苦,在倾诉之前先评估一下对方是否有同理心,不然会造成二次伤害。忽视、讽刺和责怪,会更让人受伤。)


注意,不要鼓励悲伤的人节哀顺变、振作起来,听TA诉说,对方哭时陪着就好。


(个人认为,做不到的人,一方面是没有了解这样的心理知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承受不了负面情绪所做的情感隔离。)


006 灾难发生后,不要再看新闻,防止替代性创伤


ps 替代性创伤:没有亲身经历也会体验到的压力


007 应对丧失和创伤时,如果没有信任的朋友,可以找咨询师寻求帮助,或者自己把感觉写下来。


008 悲伤的最后一个阶段不是完结,而是做一个了断,即承认逝者已经离去,但会在内心保持联系,这是一个持续整合的过程。


生命中有关逝去的体验会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个人认为和断舍离很像,和精神分析里对不可改变因素的哀悼也很像)


009 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时间过长,大脑内的激素调控系统会发生变化。


010 防止同情疲劳(医生、咨询工作者等在疲惫不堪时而对需要帮助的人漠不关心)的方法:


1)多看看客户的改变,增加自己的成就感

2)保持界限,不要过度参加救助活动

3)使用幽默释放焦虑

4)享受融洽的团队关系


Helen

2018062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专注就会有舍弃,舍弃一些短期的刺激与利益,要为长期努力,即使没有什么结果,要创造甚至模仿出自己的东西。要用脑子思...
    寒冬夜行人_4d3f阅读 124评论 0 0
  • 本人生活在一个三线城市,大学既不是计算机专业,也没接触过程序员这一方面,后来无意被一家培训班给忽悠上船,学习了iO...
    奔波儿霸儿阅读 405评论 5 0
  • hi
    农林大阅读 18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