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著名的世界读书日,打开微信平台,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公众号,全部都被“读书”“阅读”刷屏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变得热爱阅读,热爱文字了。
有时候会觉得,这是个极好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拥有超越以往的科技手段,信息大爆炸带来的便利不是一星半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总的来说,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似乎变得不那么遥远。但是有时候仔细想想,这又是个极坏的时代。社会发展带来的方便快捷在某些方面催生了人们的依赖心理,功名利禄和欲望横生,速食,快餐文化,慢慢地人心变得浮躁,凡事追求美好结局,总是希望一蹴而就。于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里,读书,健身,这些需要耐心和耐性的事情,就变得格外可贵,因为这些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坚持。
我总以为,读书是为了让未来变得有更多的可能性,也为了能够遇见更美好的自己。唐诺在《阅读的故事》里说,“以有涯的阅读之身,面对无涯的阅读之海,我们终究得作出抉择,并心痛地放弃某些东西,不必等到死亡悍厉地阻止这一切。当然,这么说可能是有风险的,一不小心就成为了某种懒人的借口,但一个阅读者要不要诚实地面对自己,这是旁人不好多嘴的,我们最多只能善尽提醒的言责。”在这里,我所指的读书,并不单单是指义务教育里的读书考试,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过来人,我不能去否定这样的教育带给我的意义,纵使我并不十分肯定现有的教育制度,但是无论如何,它让我学会读书写字,改变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却是不可抹去的事实。所以,我该学会感恩,感恩自己曾经有过的学生时代。这些年的教育浸润,让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人。
读书,其实是件贯穿整个人生的事情。在一些公众平台,无论是网络还是期刊杂志,抑或是电视新闻,总会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人,那样的人,是知识渊博的,是视野开阔的,是才识过人的。那样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好阅读。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个人读的书多了,思想就跟着改变了,视野变得开阔了,心胸也变得豁达了,于是,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就跟着改变了。所以,人也就不同了。多少名人先哲在号召人们读书,这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呼唤,让内心觉醒,让灵魂呐喊。
所以,不仅仅是因为世界读书日的来临,每个人都在社交平台上摇旗呐喊,打着“读书”“阅读”的口号,发着四十五度角望天的自拍照,这样的反差,讽刺地可笑。我一直很庆幸,自己有这方面的爱好,也有幸结识一些热爱读书的朋友,即使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却因为这一爱好缔结在一起,别样的温馨美好。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输血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都终将成为性格的一部分。
我是相信的,一个人读的书,会沉淀在个人的气质里。那一言一行当中,丝丝缕缕地透露出曾经付出的努力,所谓的开卷有益,指的不是过去,不是未来,而是当下。
所以,空闲的时候,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