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学毕业,一年多来我始终没有按照父母为我量身定制的路线走,没有当公务员,没有男朋友,独自一人在城市生活。从小恋家,可是近半年我却不敢回家,以工作忙推诿,害怕的是七大姑八大姨所谓的为你好,“都毕业了,该结婚了,你看你表妹,赶紧的……”心里也很无奈,到了25岁,在他们看来我就是商品,再不出售,30岁就过期了。
他们总认为对方要有房有车,体面的工作,介绍的对象差强人意,赢合了父母的标准,却打动不了自己的心。
2016年我一度害怕“相亲”这两个字,爱情是美好的,一旦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就把它限定在对方拥有的东西上,极力赞扬自己,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想想都让我觉得无聊,带着铜臭味、目的性的交往都是浪费时间,三观不同,何必强融。
2017年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也学习了灵修课程,对相亲也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逃避而是把它当作挑战。生性内敛,强逼自己一定要多认识人,也很幸运通过社群遇见了不一样的人,努力提升自己。当我主动去认识某个相亲对象,反而是自在舒服的,整个能量场完全不一样。开放的心态使人自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聊天,察言观色中,大致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否气场一致。在我看来成年人的社交成本更高了,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没朋友,而是我们间要能够提供对等的价值,互惠互利永远都是长久交往的基石。 在这个社交连接极其方便的时代,付费见面是个快捷高效的方法 。 比你厉害的人,时间更宝贵,不会愿意跟一个没啥关系的人见面吃饭,除非你也是他想认识的人。许多往日的朋友可能会渐渐疏远,价值观与认知的差异,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最夸张的是国庆节最后一天,姑姑们一个下午要安排我两场相亲,被我爸挡回去了。每次相亲完,他们都会问:“怎么样?”“老实说,真不咋的,他们最想看到的是一见钟情”,偏偏有些人一见面你便知道他不是你想要的,出于礼貌,你不得不乖乖坐着陪聊。”
长辈们所谓“门当户对”的介绍相亲,给我带来的是挫败感,我再也没有办法违心用利益兑换爱情;带来了在怀疑中更加肯定自己想要的爱情状态;带来了与父母渐行渐远的陌生感……
以爱之名,为你好,他们常说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你有个好人家,生活稳定就好。越长大,越孤单,有本书说到“你最重要的一段关系,不是和先生/太太的关系,不是和父母/孩子的关系,而是和自己的关系,你必须学会和自己相处,因为在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那个唯一一直会陪伴你的人,是自己,而且,只有自己。”一生中你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妻子、子女、母亲、员工、同事等等,在日夜交替中,你更多的是要和自己独处,你只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爱自己,你才能更好的去照顾别人。
从事教育工作,我更加深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交往方式会对孩子的心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于我而言,我更看重的是对方的德行、兴趣爱好、经济,正确的价值观,只要为人踏实,认真负责,其它物质上的东西早晚会有的。他能帮助我完善自己,共同成长,彼此包容、欣赏对方。
我喜欢王潇姐的爱情,和叶先生经历了无数坎坷,十年两人共同努力成长为想要的样子。
一辈子很短,遇见那个人余生好想快点开始,祝福每个单身的女孩能够找到心意相合的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