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翻看摘录自《圣经》的哲理句段。
“只有彻底的分崩离析,才能看到新大陆和光。”
记得曾经我也害怕孤单,对身边的人有很深的依赖,做什么事情都希望有个陪伴。直到高一那年,从未预想过的落单。
初开始我也不停地挣扎,抗拒一个人,试图加入别的小团体,但很快就觉得不自在。就像是松紧绳,我越是想摆脱,它越是将我困在原地动弹不得,只有冷静下来,燥热的气体才会消散,周身才会宽松起来。
对任何人事抱有不对等的期许,最后就像是竹篮打水。篮子接触水面、深入水中,再破水而出,在这短短的数秒钟里,水因受惊而产生动荡,漾起波纹,最后回归平静。水仍流动在原地,篮里空无,底面的竹篾在水的穿透中变得湿冷。只好等待风和日光,在它们的温柔里,再次做回自己。
现在想起简媜在书里写道:“每一桩运转纯熟的关系其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具有‘排他性’,竖着一道隐形围墙,让他人立刻感受自己是侵入者,是个客人。”心思越细的人越敏感,表象平静但心有隔阂,都是能够捕捉到的感受。所以我放弃挣扎,决定接受现实。
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我都是一个人,练习独处。偶然中发现,一个人行事的效率往往比多人行事高。后来认真想想,那是因为一个人比较洒脱,只需照顾好自己,不用依随他人的生活节奏。把等待同伴的时间用来做当下需要做的事,待日常事务做完之后,会余有空闲,而不是像身边人被庸常小事追赶着,每天抱怨事多时间不够。闲来无事时我还可以看场电影、听音乐,或是捧读一本心仪的书,它们皆我所爱。陶醉其中时我也收获了快乐,而无论深浅,它都是一种美好的心境。
独自行事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能磨炼当事人的意志。在行进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困难,当身处困境时,身边有援手自然是好的,但假如没有呢?那么只能靠自己来解决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坚强的,骨子里都有韧劲,这是一块新大陆,我们是自己的探索者,矿藏深埋于底,终需自行发掘。
后来,我又尝试了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吃饭,有主动尝试的,也有被动独行的。最初也会感到无所适从,总觉得路人都在用奇怪的眼神盯着自己,其实没有,那只是不良的心理暗示。街上行色匆匆,鲜少有人会注意到你,即使注意到,又能怎样呢?不过是万千路过,仅此而已。
先有灰烬,后有新生。每一次灰烬都意味着一次新生,不进则退,没有蹲在原地这一选项。没有尝试,就永远不知其滋味。苦涩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等你亲身体验过,也许你会说,味道还不错。
借用《圣经》里的一段,为你祝福;“你必坚固,无所惧怕。你必忘记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逝的水一样。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虽有黑暗,仍像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