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不够深刻
文/梅晓珠
选择做老师,除了热爱这个职业以外,更想找到一种解决孩子学习效率低的方法。这个小时候一直伴随着我的小小想法,在不经意间竟在心底生根发芽,悄悄伴随我长大成人,更渗入了我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大学课堂上教授们的一个个教育案例,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日日宰猪的屠夫跟猪肉公司经理有如此的不同,理论永远要多于实践,才可以游刃有余地掌控整个市场。动脑比动腿更能让一个人成长。
善于思考总结者才是生活的主宰者。这是人间至理。
在我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当中,我遇到过种种困惑,而这些困惑恰恰又是那本厚厚的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解决不了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独自去图书馆查阅过各种关于教育的资料,我询问过有数十年经验的老教师,然而那些来自于他人的见解与答案,因为它们都来得不是那么震撼和直接。
我苦于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低迷的学习成绩令我感到纠结。课堂上,我抱怨少数学生课堂上调皮捣蛋,却从来没有反观过自己。身为过来人的我,没办法抓住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从而对症下药。由于自己教学经验的欠缺,我只好从历代圣贤那里找范例,无论年代多久远,人的心理它总是相通的吧。我从先师孔子开始,拜读东方教育名家的书籍,并有意识地现场运用。后来我发现自己想要的是现场效果,而非其他。
这期间,我因学生的不听话动过怒,我为课堂上知识点的重复率居高不下而烦恼,我为学校的各种考核感到过疲惫。孰不知,这对初为教育者的我而言,确实操之过急。一个人的修养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理论源于实践,却高于实践。理论具有共性,而实践源自个性。细想,共性与个性之间一脉相承。我们教育者要做的是掏空自己,让心态归零,只有这样,“唯有源头活水来”的新鲜血液才会源源不断。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比老师急吼吼地追在屁股后面骂效果要好得多。很多次我讲完了一篇课文,我让学生拿出听写本听写,看到一小部分同学那模棱两可的字迹,我执意要他们养成提前预习、提前扫除障碍的学习习惯,这样不到期中考试就可以如约完成对整册课本的掌控。
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除去个体还有心灵的不成熟,教师的人格及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且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要以理服人,引起共鸣方能直达人心。所以,我总是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得出的答案当然也是不一样的。
让话题回归到课堂上来吧,可能由于我对自己的课堂没有进行严格组织,虽然第一堂课我的个人形象已在学生心中定格,但学生上课没有形成一种规范意识,个别同学下半堂课小动作频繁,生气无济于事,提醒又没有效果,仅凭借年轻教师的那一丁点威信是远远不能够对他们造成威胁的。所以与学生之间形成默契是何等重要,亦不仅仅是赢得个体尊重那么简单。
从了解、接纳、磨合到尊重,我度过了漫长的一学期,我的教师形象是帮助学生解决了无数难题后才得以树立的,这需要教师具有自我认知和提升的能力,因为没有人会尊重比自己肤浅的人。因此办公桌上摆着新华字典、辞海及历代文萃等书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另外一点是对学生的观察。我不得不承认,做了十多年学生,紧接着又转换角色做了一年有余的老师,我对学生缺乏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好老师。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马上采取行动,在自己的脑海里搭起框架,以最快的速度给学生分类,这样便于在最短的时间找到对策对症下药,当学生犯了错误,我好尽快拉他(她)进入正轨,不至于在细节上过多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