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
12月17日09:19 4.36MB
施展亲述
你好,欢迎来到《中国史纲50讲》。
这一讲是这门课的导论,我们顺着第一讲的话题,再来展开聊一下,究竟什么叫“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这四个字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中国”,一是“历史”。
这俩关键词就大有说道。
什么是“中国”
我们先说第一个关键词,什么是“中国”?
咱们在发刊词中也提到过,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崖山之后无中国”,崖山就是灭亡宋朝的最后一场战争所在地。
这种说法想强调元朝、清朝都不是汉人的政权,所以不是中国的朝代。
实际上,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说法流传呢?
仔细一琢磨你会发现,这说法里面实际上包含着一个预设,那就是,中国人等同于汉族人。
这就已经触碰到一个很核心的问题了,我们对于中国历史能做这种简单的等同吗?
咱们顺着“中国人”这个问题再往下思考一下,还会发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就是,古代历史上,能够稳定可持续地,同时统治长城南北的朝代,其实没有一个是纯汉人王朝,都是草原征服王朝。
无论是早期的北魏、中古时代的辽、金,还是后来的元、清,都是崛起于长城以北,入主中原的王朝。
也许你会说,不对啊,唐朝也统治了长城南北啊,实际上,到后面的讲解里你会看到,唐朝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汉人王朝,而是一个鲜卑、汉人的混合王朝。
你可能又会说,明朝也做到了同时统治长城南北,而且它一直统治到了黑龙江以北。
但实际上,在辽东以外的地方,明朝朝廷只是给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一个封号而已,至于这个封号人家接受不接受,主动权并不都在大明这边。
你可能还会说,今天的中国也做到了啊,能够同时统治长城南北。
你说的没错。但是,请注意,我说的是古代历史,今天已经不是古代历史了。
更何况,今天中国的领土基础,是继承自清朝,而不是明朝;明朝后期的领土基本上就是长城以南的地盘。
所以,哪怕是为了解释清楚今天的中国,我们也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中国古代,纯汉人王朝做不到稳定可持续地统一长城南北?或者说:草原征服王朝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真的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草原征服王朝的历史,不属于中国的历史,那么今天中国的边疆地区,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
以及,像唐朝这样的混合王朝,又算不算中国朝代呢?如果这些问题说不清楚,还真就说不清什么是“中国”了。
说到这,你可能明白了,我们后面的课程,就是要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五十讲的课程,你会看到,中国并不等同于中原,中国人也并不等同于汉族人。
倘若忽视了草原、绿洲、高原和海洋上的历史,只看中原,那么讲出来的只是半部中国史。
但这并不是说,我要把今天中国疆域内的中原、草原、绿洲、高原、海洋等各个不同地区的历史,都给你并列讲上一遍。
如果只是机械地并列讲一遍,那就跟把中国历史与俄国历史,并列起来讲一遍没区别。
在后面的课程里,你会看到:
中国内部的这些亚区域,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相互渗透、相互塑造的关系,以至于,脱离开一方,都无法有效地解释另一方。
而过去通行的历史讲述,不仅仅忽视了中原以外的地方,还忽视了这些地方与中原的相互塑造作用,因此对中原历史的解释也是非常不完整的。
今天中国疆域内的这些地区,彼此间在历史上有着一种深刻的有机联系,它们夹在一起,互相作用,作为一个体系,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概念。
中国历史,实际上就是这个体系的演化史,它在不断地寻找着最适合自己的一种存在形式,演化到现在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
什么是“历史”
好,说清楚了“中国”,再来看第二个关键词,“历史”。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对所谓事实的探究吗?
事实当然重要,但事实远远不够。
《汉书》里记载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汉景帝曾主持了一场辩论,辩论的主题是,汤武革命,也就是商汤、周武都推翻了前朝君主,他们是不是犯上作乱。
正方说,他们杀了自己的君主,当然是犯上作乱。
而反方说,他们杀的是无道昏君,是天命所归。
正方又说,就算是昏君,做臣子的也应该是规劝,而不是把君主杀掉了事。
反方马上疑问,照你这么说,咱们的汉高祖起兵灭秦,他也做错了呗?
主持人汉景帝听到这里,一身冷汗,赶紧打圆场说,咱们以后讨论问题的时候不再讨论汤武革命,不讨论这个问题不算你们没学问。
这个故事说明,历史上的事实,和对事实意义的解读,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商汤、周武杀掉了夏桀、商纣,这是公认的事实,但这个事实却被解读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意义,而且找不到一个标准说哪一个解读就是不对的。
皇上面对两种解读也是左右为难。
承认这是犯上作乱吧,汉高祖的事情怎么算?
不承认这是犯上作乱吧?也有人这么来对付自己怎么办?
他就只好和稀泥,不争论。
说到这,也就清楚了,对历史的讨论,实际上包含着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是,历史事实究竟是什么?
这种事情当然也会有争议,但还是相对容易达成共识的。
另一个部分是,历史事实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或者说,我们究竟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义的,我们愿意认同谁,对于同样的事实,不同的人就可能解读出完全不同的意义。
打个比方来说,历史就像一座大楼,事实就是盖起大楼的砖头,意义就是规划大楼的蓝图。
蓝图画得再精美,也不能解释砖头的物理属性,而对砖头研究得再明白,也不能知道大楼会是啥样子。
对砖头的研究,可以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活下去。
对蓝图的研究,可以告诉我们究竟想要活成个啥样子。
蓝图和砖头有着相互独立的逻辑,但又有着深刻的相互影响。
咱们这门课所要讲述的“中国历史”,要把历史事实和基于事实的意义,这两部分各自独立的逻辑给呈现出来。
同时,我们还要把事实和意义,相互影响的逻辑也呈现出来。
最终让你看到:
一方面,这个远远大于中原的“中国”,它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
另一方面,这一切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我们由此对未来又可以期待些什么。
你现在应该明白了。我们要讲的中国历史,和你过去看过的中国历史,不太一样。
我会给你呈现一些过去很少看到的基本事实,同时,对于过去你比较熟悉的事实,我也会给你展现一个更完整的底层逻辑,展现出一幅很不一样的蓝图。
今日小结
我们过去对于中国历史的理解,在“中国”和“历史”这两个关键词上,都是有欠缺的。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
今天中国疆域内的中原、草原、海洋、高原、西域,这几大空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作为一个体系,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概念。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历史”?
历史不仅包括事实,还包括基于事实的意义。一方面,我们要知道“中国”是如何走过来的。另一方面,也要知道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解释清楚这两个关键词,对今天的中国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我们后面的课程要回答的终极问题。
这五十讲,就会围绕这些内容展开,给你呈现出一个从未见过的中国历史图景。
下一讲,我们就要进入到封建社会。为你讲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转折,商周之变。
课程更新时间:每晚20:00
欢迎关注施展公众号(微信搜索公众号「施展世界」添加关注,ID:shizhanworld),获取更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