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一日
1:Linux永远不需要也不能重启
Centos7的主机名配置文件(etc/hostname)
Centos6的主机名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
Centos6和7永久生效(vim /etc/sysconfig/network)
2:Linux内核参数信息文件(etc/sysctl.conf),调整linux系统和优化需要配置这个文件,
Sysctl –p让修改后的文件生效
3:usr目录
/usr/local:源码编译安装软件默认的位置路径
a:rpm安装,rpm –ivh 软件包的包名.rpm(几乎不用)
b:yum安装,rpm包管理器,智能帮我们找一个软件包需要的依赖包(推荐)
本质就是rpm安装,自动解决依赖,自动适应rpm命令实现安装;安装A,A需要B,就先安装B
C:源代码安装
4:/usr/src:存放源码文件的目录
/var目录
/var/log:记录系统及软件运行信息文件所在的目录,log日志信息===计算机运行行为
/var/log/messages:Linux系统级别日志文件,记录Linux系统运行行为的文件,正常行为 非正常行为
/var/log/secure:用户登录信息日志文件,安全日志文件
/var/log/dmesg:记录硬件信息加载情况的日志文件
5:/proc下的重要路径知识
/proc/meminfo:查看系统内存 free –m:查看内存
/proc/cpuinfo:查看CPU
/proc/loadavg:查看负载(系统繁忙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uptime也可以
负载的数字和CPU核数相当的时候就是负载一个临界点,例如:一颗二核,临界负载就是2
/proc/mounts:当前设备挂载列表信息文件
6:CentOS6的启动流程
1:开机BIOS自检
2:读MBG引导
3:加载GRUB菜单
4:加载内核
5:运行INIT进程
6:设定系统运行级别(一般为3)
7:初始化系统
8:加载运行级别对应下的脚本
9:加载开机自启动程序
10:显示用户登录界面
7:CentOS7的启动流程
1:开机BIOS自检
2:读MBG引导
3:加载GRUB菜单
4:加载内核
5:运行systemd程序
6:设定系统运行级别(一般为3)
7:初始化系统
8:并行启动各种服务
9:显示用户登录界面
8:vim/vi
a:普通模式
1: set nu显示行号
2:移动光标:
行首0
行尾 $
文件尾部 G
文件开头 gg
到指定行数数字gg
3:搜索与替换操作
搜索:
向下搜索 继续搜按n,反向搜N
向上搜索 继续搜按n,反向搜N
替换:
:%s/A/B/g 用A替换B
:%s#A#B#g #还可以用@等特殊字符替换,实际就是分隔符
s是替换 g表示全局(所有)
指定行号替换 :4,6s/A/B/g
4:复制,粘贴,删除等操作
删除单行 dd(剪切)
删除多行 数字dd
撤销 u
单行复制 yy
多行复制 数字yy
粘贴 p
b:编辑模式命令:
i 插入
A 追加 行尾插入
大写O 上一行开头插入
小写o 下一行开头插入
a 光标下一个字符插入
c:命令行模式
:wq 保存并退出
:wq! 强制退出并保存
:q! 强制退出,不保存
:set nu 显示行号 :set nonu 取消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