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活的惯性力量
初中时,在处于读不进去书的阶段,一万个不喜欢好好读书的理由都可以找得到,看着书做着题觉得无趣得随时都可以睡着,因为那时的自己真不知道努力读书的动力在哪,努力学习越是被家长亲戚说得那么重要,可是心智未成熟的自己却越是对学习反感。
慢慢地,不想努力的生活模式已经被习惯了,上课听着听着就打瞌睡了,题目怎么做也做不出来,就混混日子吧,能偷着玩就偷着玩,万一被抓到了感觉像做贼似的就犯。
其实在慢慢习惯的这种生活中,感觉好像怎么也追不上优秀者也克服不了看似巨大的困难,自我渺小到极点而困难巨大到无限。
后来,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去拼命追赶,一开始当然万般困难需要去克服,但是真正做着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一段时间坚持后,竟也找到了学习中的一点乐趣,正向不断激励,便慢慢习惯努力的状态。
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竟也具备了改变惯性生活的力量,所以,这种力量其实在人生每个阶段都可以具备,哪怕是那时年纪尚小的我。
贰:习惯突破生活惯性
生活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道出了这个道理,然而这句话不应被我们看做对生活习惯的理由,因为世间事多数都是相对而言,总有生活是你尝试和了解后更想进去体验的。
我后来在建议下,大学读了个当时颇为热门而后来变成就业倒数的专业,学了专业后,习惯性地在这个专业里寻找着生活的出路,而当这种专业里的出路似乎都不太适合我的时候,我开始做出并未深入思考的习惯性选择。
不能突破习惯选择而做出的选择,在多年后会发现那样的选择只是惯性生活所致,却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选择。
请不要把突破习惯性选择想象得那么困难又那么遥远,从小处开始,一点一点,让自己习惯去突破惯性生活。
譬如说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我们习惯了浪费这样一些在我们看来太短暂的时间,在习惯了这样的认知之后,我们就总是很容易就抱怨没有时间去做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当我们试着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之后,慢慢地我们就会有特别的意识去注意那些碎片化的时间,慢慢地又开始喜欢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完成很有意义的事情,慢慢地你也就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这件事情上实现了好的突破。
又比如,我警惕到自己简书写文有点追求速度化,同时我又看到有篇文章谈到新媒体的写作容易陷入自我满足和快餐化,我不想这样,于是我决定要在这件事上不断突破,开始避免追求速度而忽视文章的价值,要自我要求严格,努力去往我想要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