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妈妈说“我得了癌症,活不了几天了”孩子的反应令人意外……

跟朋友聊天,听到这么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一位妈妈跟4岁的儿子正安静坐着看书。

突然,妈妈冷不丁对孩子说,我得了癌症了。

孩子听了后没什么反应,因为孩子根本不不知道癌症是什么东西。

这个妈妈没放弃。

她接着说,医生说,我只有一个星期可活了。

结果,小男孩还是没吭声。

这个妈妈心里暗想:这孩子白养了。

哪知道过了一会儿,孩子抬起脸,妈妈才发现儿子虽然没有吭声,但是眼泪却一直大颗大颗地在往下掉。

这位妈妈于是赶紧说:傻孩子,我跟你开玩笑的,妈妈活得好好的。

没错,这个妈妈纯粹是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要逗孩子玩的。

当她终于看到孩子满脸的泪水时,她的内心有了一个微妙的变化:从原来莫名的失落,转为强烈的喜悦。

一看,你应该会觉得这样的例子很恶趣味吧。

但是,类似逗弄孩子取乐的事实,经常会在孩子们身上发生。

而且,这种逗弄取乐,还不同于成人间简单的开玩笑。

这种逗孩子背后,往往藏着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跟剥削。

看完下面这些案例,你或许能明白我的意思。

我认识一个妈妈,她很喜欢去检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比如,一家人正坐在客厅看某一出家庭伦理剧。

看到电视里夫妻双方争吵、打官司、争孩子的时候,她就会转过头,煞有介事地对女儿说:“我明天跟你爸爸离婚,你现在就要做决定,你是跟我还是跟爸爸。”

当女儿说出那句“我跟你”的时候,这位妈妈就会露出笑容。

妈妈心里止不住地暗喜呀。

暗喜什么呢?她终于知道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她终于成功地检测出孩子对自己的爱。可是,她的“考验”在孩子心里头激起的不安,她却没有意识到。

假如这个孩子真的为了照顾妈妈的感受,一直配合妈妈,去站到妈妈这边,去违心地抗拒自己的爸爸,这个孩子,就很容易丧失掉自我,变成妈妈用来满足自己内心私欲的工具。

别以为这样的父母少。我还见过这样一个场面:

一位爸爸跟孩子玩躲猫猫。本来正玩得开心,爸爸却突然把自己藏得特别严实,孩子呼唤也不回应,直接玩儿起“失踪”了。

他躲在那个角落里,亲眼看着2岁多的孩子迷茫地寻找自己,满脸都是无助和焦虑。

等到孩子终于哭出来,孩子爸爸才跳出来,戏谑地说:“有什么好哭的,爸爸就在这里啊,瞧你这点出息!”

貌似他是在安慰孩子,其实脸上全都是“成功戏弄孩子”的得意神色。

其实这个爸爸,他潜意识里很享受孩子的那个无助和脆弱。

他小时候一定也感受到过这样强烈的无力感。

现在,他长大了,特别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他有如此大的权力,可以轻易掌控这个孩子的命运。

当孩子哭闹着找寻父母的时候,尤其会给父母带去极大的价值感和满足感。

说到底,他根本没有在父母的位置上,恰恰相反,他悄悄地在通过孩子,去满足他们内心的空洞和早年未曾被满足的欲望。

越是匮乏的成年人,却需要从弱小的孩子那里获得这种价值感和存在感。

没错,他们都在戏弄孩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强大,和操控孩子的快感。

如果父母把孩子当做一个好笑的小玩物,甚至刻意去从孩子身上找乐子的话,那可能就会伤害到孩子了。严重的,还会损伤孩子的安全感和整个的价值感。

想要守护孩子,免受无端的吓唬、逗弄、戏谑,父母首先不能做那个施害者。

请真正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东西。

请看到你随意的一个小玩笑,会在孩子内心投下一个多么大面积的阴影。

请用温柔的陪伴告诉孩子,无论怎样你都爱他,跟他在一起,绝对绝对不会抛弃他;

而当七大姑八大姨们不经意地逗弄孩子之时,请你站到孩子身边,尽到守护者的责任。

最后,也是治本的办法,那就是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始终保持觉察和反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