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鲸鱼
2023年8月,医生的一纸诊断书——“脑瘤”,将我的人生劈成两半。当我在厨房突然失去意识被烫伤时,我的痛苦不仅是来自皮肤上的灼烧,更是从心灵深处涌出。那些诸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安慰话语,在我听来是如此苍白、无力。痛苦就是痛苦,它拒绝被美化,也无法被忽视。
你问我是否埋怨sd?说实话,那时的我,连回答这个问题的力气都没有。当朋友来探望我时,我机械地重复着:“我没事”,却在深夜独自吞咽苦涩的泪水。也有人“善意”地提醒我写好遗书,仿佛我的故事已经画上句号。
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我看着同龄人或步入婚姻的殿堂,或继续深造,或每天过着“平凡而普通”的日子,而我却困在病床上与疼痛为伴。想到这些,它们就像一把盐,不断撒在我的伤口上。我不甘心地问他:“为什么是我?”渐渐地,我远离了他,看着别人异样的眼光,我似乎也感受到:他也已经遗忘了我。
但正是在ICU的漫漫长夜里,我重新找回了信心。当我一遍遍背诵诗篇二十三篇:“你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时,他的话语开始与我展开拉锯战。每次放疗时,他的话成为我的盾牌,帮助我抵挡那些汹涌而来的负面情绪。
我从中领悟到一个深刻的真理:人的感受就像天气,阴晴不定;但信心却是根基,稳固不移。大卫在诗篇42:5中的自问自答给了我重拾信心的钥匙:“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应当仰望s。”这不是否定痛苦,而是选择在痛苦中依然定睛于他。
患难像一面棱镜,将他的同在折射成我难以辨认的光谱。当我只盯着自己的感受时,就错过了他在暗处的作为。就像约伯,他在痛苦中质问,却从未放弃寻求。最终他得到的不是解释,而是更伟大的遇见:“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伯42:5)
如今,走过死荫幽谷,我想对每一个在黑暗中挣扎的人说:你的感受是真实的,但不是终极的真实。当你说“我看不见他”时,请记得——黑暗本身就证明光的存在。转向他的话语吧,让他的话语来浇灌你的信心,直到它长大,能穿透感受的迷雾。因为信心不是在解释中成长,而是在信靠中成熟。
也请记住,他允许你经历这场战役,不是因为你软弱,而是因为他知道你有得胜的力量。正如保罗所说:“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这不是美化苦难,而是揭示苦难背后永恒的视角。
“你已将我的哀哭变为跳舞,将我的麻衣脱去,给我披上喜乐,”(诗3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