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写作训练已接近尾声,这段时间的经历,点点滴滴,像纪录片一样播放着,向我展示着周围发生的一切。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1.近20天的时间,输出量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
之前的我,拿不起书本,握不住笔,这个月我输出了3多字万字,还学了好多干货知识:
从自由写作,到如何搭建文章框架、如何写文章开头、结尾;
从如何搜集素材、如何用读者思维写作、如何修改文章、到如何突破瓶颈期持续写作,再到如何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影响力
学习期间,我每天早早打卡完成当日课程内容,并内化了一个最实用的理念:先完成再完美。
在实操中,我积极践行,先让自己完成,之后再修改,这种做法减轻了我的心理负担,修改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因为有母板,修改有依据。
在这种思维方式和心理支撑下,我完成了两篇大作业。提交完作业的那一刻,心里真是无比轻松。
这是我的第一次,独立完成、耐心去修改。
我突破了自己,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我相信这仅仅是个开始。
2.都说修改文章要有匠人精神,好文章不厌千回改!
通过这阶段的练习,我深刻体会到,想要文章这把斧头锋利就必须不断打磨,只有不断的实践练习,才能知道那个地方好,那个地方不好。
只有如此,新媒体文章的样子,才会在自脑海中渐渐清晰,在手下诞生。
我的两篇大作业,每一篇都花了大量的时间用来修改。看着好不容易修剪成的成品,满心欢喜,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对写作,似乎越来越感兴趣。
学习过程中的有感而发
1. 有句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老师负责传授技能、知识。我们负责接受,实践。
学的好与不好,关键还是看自己行动了多少,掌握了多少。
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都有自己的长短板,学习时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要看到自己优点与不足,向优秀的同学学习,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上持续深耕。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闭环。才是真正的“学了”又“习得”。
2.有一句特别火的话: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放在任何场合都实用。学习知识尤为如此。
学习写作理论知识的目的,就是拿来用,理论服务于实践,能用才是硬道理,好高骛远,只停留于表面,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写作的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知识才变成自己的。
3.要完成上述说的一切,还需要一剂“静心丸”,像水一样,静下来才能沉淀,用静心培养耐心。
写文章就像一场马拉松,不能跑到一半就停下了,想要写好一篇文章,首先要让自己安静的坐下来,在写作中沉浸下来。
只有沉浸下来,进入写作的心流之中,感受到写作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才能够在写作之路上越走越远。
感恩有你们同在
训练营里的小伙伴们,给了我太多的惊喜!
学习写作的路上,他们一直陪伴和鼓励,给我勇气,为我赋能,让我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
1.感谢班班
她,总是给我勇气和鼓励,在关键的时候推我一把,让我看到,努力就能有所收获,她如同一位导师,在关键的时候给予我提点。
2.还有小迷糊:我欣赏她的文笔,以及她活泼跳动的思维,在她身上总能看到很多惊喜,因她我学到,文章无定法,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就好,对生活就是要充满热情,持续打怪升级才有意思。
3.还有我最敬佩的班主任伊恩:敬佩她的每日一信,有质有量,有耐心,有爱心,喜欢她的才气和写文章时的深度思考力,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样,做个写作的持久行动者,生命不息写作不止。
4.最后,还有 Wllow同学,她的执行力超强,总是早早的完成作业,剩余的时间用来完成其它的事情。她特别会夸人,让人感觉不努力就不好意思。
这几我想对她们说,遇到就是缘分,我很珍惜,我带着她们赋予的能量,一路走下去,不破楼兰终不还!
生命不息,写作不止。
这个阶段的旅程即将结束,但写作不会止步,接下来,我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
1.都说读书是一个人,学习成长路上,投入最低收益最大的事情。
要想在日后写作中,不闹饥荒,就得持续大量的输入知识。
因此,读书计划一定要有,并且要每天阅读,持续行动,养成习惯,初步计划,每天至少半小时。
2.枪法再准,也要有子弹。要写出优质的新媒体文章就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养成随时随地收集素材的习惯,填充自己素材库,每周给安排两个特定时间,及时整理搜集到的素材,以备后用。
3.向优秀人靠拢的最快最有效的办法是,先模仿,再创造。
接下来的时间,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向想优秀的人学习写文章,学习拆解爆款文:立意、 框架、措辞,在自己薄弱的环节反复推敲。
目的只有一个,上稿!
在学习的路上,没有结束这回事,一段征程的结束,就意味着另一段征程将要开始。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未来未知,但未开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