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多鼓励而不是多表扬

 朋友说:“书上说孩子要多夸,多表扬。这样孩子才更有信心。我也照样做,可是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一样?

 好多书籍和文章也都有这样的观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我们经常听到这些熟悉的话语。

你真棒!

你真聪明!

宝宝今天表现真棒,我爱你。

你的表现真好,继续努力哦!

孩子的成长的确是需要夸奖,只不过夸奖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其实我更想说成是鼓励,因为鼓励能给孩子力量。


再来看这样两句话,你会觉得那句话能给孩子力量呢?

  你今天的作业全是优秀,真聪明。

  你今天的作业全是优秀,这背后一定有你的努力。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和她的团队在过去的10年里,对纽约20所学校的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聪明”的孩子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而那些被夸孩子很努力时,是在肯定他们练习过程中的付出。

研究还发现,鼓励针对的是过程和态度,表扬针对的则是结果和成效,原来称赞孩子“聪明”或“努力”,将对他们的未来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

德韦克还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看完德韦克团队的这项实验,相信大家对表扬和鼓励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

 表扬多的孩子,对自己的认知都来自他人的评价。为了证明自己够聪明,不敢冒险,不敢尝试,更不敢犯错。课堂上,有些问题没有确切答案,不敢轻易举手发言,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嘲笑。

     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他们会逐渐陷入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点的事,以避免别人对他们的才能提出质疑。他们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比如,他们会去找比自己还差的人。

    而那些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更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对于自己没有天赋的能力,不擅长的领域,他们相信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和改变自己的能力。他们会显现出成长型思维模式。


    不仅如此,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对于失败或成功,无法进行合理的归因。他们觉得失败的原因是外部的、不可控的,是无法改变的。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认为失败的原因与自己努力有关,是内部的、可控的,是可以改变的。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一书中,作者安心提到,表扬是对孩子的评判,是一种越界。表扬往往都是说话者对执行者的一种期待,是一种权威。

 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应该多使用鼓励来肯定孩子,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使得他们更乐于接受挑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