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Spring Ioc&DI注解使用和动态代理

为什么要基于注解配置使用 Spring IoC DI 功能

  • 简化配置,提高开发效率

常用注解

  • Autowire和Resource:从Spring容器中拿到Bean,并注入到属性或字段中,贴在属性或set方法上
    • Autowire
      • 先根据属性类型去查找,再根据属性名称作为id去找
      • 可以使用Qualifier注解来按照id名称查找,配合Autowire注解使用
    • Resource
      • 先根据属性名称作为id去查找,再根据属性类型去找
      • 可以指定name属性查找,若指定,则只能按照name属性值查找 @Resource(name="")
  • Value:给属性或字段注入常量值,贴在属性或set方法上
  • 下面四个注解的功能是相同的,都是将对象的创建权交给Spring并管理,只是标注在不同类上表示的意义不同,提高代码可读性
    • @Repository:用于标注数据访问组件,即 DAO 实现类上
    • @Service:用于标注业务层实现类上
    • @Controller:用于标注控制层类上(如 SpringMVC 的 Controller)
    • @Component:当不是以上的话,可以使用这个注解进行标注
  • 配置Bean的作用域
    • @Scope:贴在类上,标明 bean 的作用域
      • singleton:单例 ,在 Spring IoC 容器中仅存在一个 bean 实例 (缺省默认的 scope)
      • prototype:多例 ,每次从容器中调用 Bean 时,都返回一个新的实例,即每次调用 getBean() 时,相当于执行 new XxxBean():不会在容器启动时创建对象
    • @PostConstruct:贴在方法上,标明 bean 创建完后调用此方法,相当于xml中的init-method
    • @PreDestroy:贴在方法上,标明容器销毁时调用此方法,相当于xml中的destroy-method
  • 注解解析器
    <!--配置Spring Ioc DI注解解析器-->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icu.resip" />
    

为什么要使用静态代理

  • 解决代码责任不分离的问题,不符合单一原则,不利于后期维护
  • 缺点:随着项目越来越大,会到我们编写的代理类越来越多

为什么要使用动态代理

  • 可以解决静态代理的缺点,不用自己写那么多代理类
  • 缺点
    • 若有些方法要区分,须要在 inovke 加入判断
    • API 对于初学者,难以使用用
    • 若使用 Spring , 随着项目变大,会到值配置很多

使用动态代理,代理类与真实类的关系

  • 使用 JDK 动态代理,代理类与真实类共同实现相同的接口,兄弟关系
  • 使用 CGLIB 动态代理,代理类是继承真实类,是父子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