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有个微信群。
刚建立的时候,群里很热闹。有什么时候,谁在里面说一声,大家肯定都热烈回应。
但渐渐,这一切变了。
因为大家发现,有时候说到什么事情,别人在说,可是校长一声不吭。
校长似乎不高兴。
是的,校长不高兴。
不高兴就不说。大家在说,校长不说。装着没看见。
一次,两次,次数越来越多……多到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校长“不悦”。
群里的空气似乎没有之前那么融洽了。
渐渐的,大家也不说了。
有什么事情,想说的,说一句。不想说,那就装作没看见——像校长那样。
2.
经常不高兴。这个文艺青年的校长,他总是把情绪写在脸上。他喜欢的,不说,让你猜,不喜欢的,也用脸色告诉你。
所以当校长四五年,至今未对行政明确过分工。就让大家做,做着做着,他看出谁会做,谁不会做——这会和不会,当然也是校长的个人判断。比如正好做了他想要的,那么这行政就是好。做得要死,结果没做成他想看到的,那这行政就是不行。
至于每位行政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他从来没有明确过。因为他觉得——你当行政这么多年,这些应该早就知道了,不用他说了。
大家当行政确实多年,但是你说应该做些什么,说实话,不知道。
因为校长换了。
过去大家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所以校长刚上任的时候,一切都还井然有序。
渐渐的,不行了。
因为校长也常常指挥。今天这件事情让这个做,明天让那个做。不管你是生手还是熟手。比如春游,本来是教导处的。这次他觉得教导处比较忙,那么,让总务处去做。然后总务主任开始学习、揣摩、忙这忙那,最后做好了。这次总算知道了操作。第二年应该熟悉点了。结果第二年,校长忽然让校办主任去做。等校办主任做得差不多了,下一年又让谁去做了。
总之,学校里的那些事情,今天可能是你的,明天可能就是他的了。校长看着谁空 ,让谁做,校长觉得谁行让谁做。
然后,大家渐渐发现,谁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因为有可能这事情接下来不是你的了。也有可能不是你做的事情,忽然就到了你头上。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做,等指挥。
所有的人,学会了拖。因为大家发现,最初是不得已的拖,拖到后来你总算有时间去做,做着做着你发现这事情校长已经在让另外一个人做了。你前面的白做了。不知不觉就认识到了——只要你足够拖,他会把这事情让别人去做。
也有不拖的。每事必做。
这也不好,因为你埋头做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成了。但这也许不是校长想要的。然后你被难看掉。所谓的吃力不讨好。
校长从来不会告诉你,什么事情应该做成怎么样?“自己去想!”这是他的信条。
然后开始有行政学会揣摩“圣意”。
说校长喜欢听的,做校长喜欢看的。表面。
至于背后,反正校长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