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生活悄然而逝,忙碌而充实。这一年我们畅游在中西方音乐文学的神圣殿堂。本学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了《中国音乐中的文学》部分内容,很享受在学习过程中带给我的无尽思索和启发。本学期就要结课了,不舍于心,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更深一步了解中国音乐文学的魅力!
印象最深的是课上介绍艺术家演绎多种版本的《清平调》;观看了《一席·笙歌》让我们了解了笙的由来,吴彤的一生;感触最深的还是闫老师公开课上讲的音乐中的中国古典诗歌之《楚辞·九歌·湘夫人》希望在下学期的中国音乐史中学习《九歌》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学的光辉历史。
因为自身的专业与中国历史文脉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学习的内容多多少少会涉及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比如作曲家庄曜创作的古筝曲《箜篌引》,取材于唐代诗人李贺所作《李凭箜篌引》,是中国古典音乐神韵与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相结合的一首古筝独奏曲。在书中没有提及还有广东潮州筝曲《出水莲》,借音乐描绘了莲的气度与风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高尚品质,旋律清丽、典雅;速度中庸、悠闲,美妙不绝。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音乐、诗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美术也被包含其中。所谓乐者,乐也。可见《乐记》所总结的不只是音乐理论而已,而是以音乐为代表关于整个艺术领域的美学思想。悠久的中国古代文学,在每个历史时代,随着音乐的演进会出现不同新形式的诗歌,启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
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文人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学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奠定了这一时期的发展现象。
就来说说当红女导演王潮歌创作的一部新时代作品古典与时尚碰撞的《印象国乐》。我是这么理解《印象国乐》,它是一场音乐会,也是舞台戏剧,行为艺术,观念艺术更像是中国水墨画,山水画风格的展示,音乐形态的深度表达。她的震撼在于把音乐的演出形式从传统的听觉转化为视觉,让演奏家们面对观众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赋予音乐以人的灵魂,像话剧演员一样有舞台走位,向观众传达国乐的情感。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声、光、电舞美等效果,再加上时尚元素的华服,盘扣刺绣,水墨白纱,大胆撞色,飘逸组合,将中国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都是构成艺术作品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我认为完美的视觉呈现,不是对音乐本体的干扰,它同样对艺术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国乐多元化时代来临之必然前景。
那些或圆润,或低沉,或高亢,或悠扬的声音,曾经在我们伟大民族的血液中积淀流淌。
近距离聆听民族音乐,您会听到指尖在琴弦上划过,您会听到琴板和您的心灵共振,您会感受到他们平凡外表中的不平凡,您真的会相信有一种生命叫国乐,有一种信仰叫国乐,有一种传承叫国乐! 作为一名从事音乐的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弘扬中国民族音乐,这就是我们的根!在台上流传的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而是一种呐喊,是这个时代很悲情的一种呐喊,传承!传承!传承!让全世界都能听见上下五千年敦厚的历史文化之中国·国乐。
这就是我们一起要完成的,为之自豪的,一份神圣的事业!为传播中国民族音乐而努力,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当代社会最重要是与流行结合,怎样创作古典与现代融合的作品?就要靠我们新生力量!把自己的知识框架、内容整理好,再结合新的知识,重新整合再出发!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就会突破!
成功将属于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