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和胃,都是属于消化系统的,在中医看来,它们本来是相表里的,一阴一阳。脾胃共同主持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点。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饮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而脾胃不和就是脾胃两个不能合作了,本来一个管接受的,另一个是帮助吸收的,但是如果能接受不能吸收,不能运化,不能向全身输动,就是脾胃不和。
临床上,脾胃不和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①胃强脾弱。如果脾胃不和了,比如说胃强脾弱,胃亢进,胃口特别好,特别能吃,但是吃了不吸收,不能运化——脾弱了,吃了就腹泻或者吃了以后肚子越来越胀,这就是胃强脾弱;
②肝脾不和。脾胃不和通常还指脾胃与其他脏腑之间不能协调,比如肝气不舒、情绪不好也会引起脾胃不和,严格地说,这种脾胃不和叫做肝脾不和;
③水土不服。还有一种情况,是脾胃和外界不合。比如说你突然到了一个地方,水土特别不服,吃了什么东西,喝了比较硬的水,之后后闹肚子,这也叫脾胃不和,是脾胃跟外界不合,跟当地的环境不合。 那么,脾胃不和有什么外在表现,我们可以轻松判断呢?
1、脸色发暗黄
当我们的脾胃出现问题,很容易就表现在我们的脸上,如果是脾虚,则吃饭没有食欲,饭后腹胀腹泻或者或便溏症状,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解决,那么狠容易导致面色暗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供给足够的营养导致。
2、鼻头色暗淡
鼻子周围有脾脏的反射区,我们用手摸摸鼻头,发现会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那么可能是脾胃有热证,会表现的经常容易饿、特别能吃、消化也不好等!
3、口唇无血色
《黄帝内经》中写道“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都说明脾胃的问题也会表现在口唇上面,如果一个人嘴唇干燥,经常脱皮,没有血色等等,都是脾胃不好的表现!
4、睡觉流口水
有些人睡觉流口水,若不是因为睡觉姿势的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脾脏出现了问题,“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旦我们脾气虚弱了,睡觉的时候就会流口水,如果我们经常出现睡觉流口水的情况时,不妨从调理脾胃开始。
现在正值国庆节假日,出现脾胃不和症状的人明显增多。节假日期间的脾胃不和多表现为食滞胃脘症,患者在发病前多暴饮暴食或不卫生饮食,导致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可选用一些中成药进行治疗,比如保和丸、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
有时候,工作压力较大、饮食不规则也可引起脾胃不和,与节假日期间的脾胃不和不同的是,这类病症多表现为腹胀、腹痛等。此时,可选用香砂养胃丸进行调治。香砂和胃丸有健脾开胃、行气化滞等功效,但不适用于实热证胃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