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的学习,是所有学科学习中要实现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在教室中建立互相倾听的关系。 佐藤学学生倡导的“学习共同体”是以倾听他者声音的相互倾听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倾听他者的声音”是学习的出发点。如何建立倾听的关系?笔者有以下几个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前提是教师自身要以倾听者的身份立于讲坛。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知识的讲解者、传递者和评价者的身份,转为触发、交流、分享者的身份。
在课堂上,通过身体语言,比如执着的看着对方眼神、微笑的面容、点头表达的认可、翘起大拇指表示赞许、微微的俯身或侧身表示尊重;一些特有的语言,比如,惊讶的“啊”,门把式的响应“哦、嗯”,来表达自己正专注的倾听。
二、“倾听”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
完整的接纳每一个学生的想法,是倾听的中心。倾听学生的发言要注意以下三个关系,一是认识该发言是文中的那些话语所触发的。二是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学生的,哪些发言是触发的。三是认识该发言,同该学生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
三、“倾听”的根本是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
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不是寻求好的教训,不是上好一堂课,而是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权利。对所有学生的发言,寄予信赖与期待,相信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是精彩的。这在教学中才能够让学生轻松自如的参与,自由的交流思考,这种自由的交流又产生出多样阅读的丰富串联。
四、师生共同构建“倾听”的课堂。
教师向学生介绍和说清楚“倾听”对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和同学们共同商量如何做到“倾听”,形成课堂上共同的“倾听”规则,就可以采纳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把“倾听”的规则写在大白纸上,粘贴在教室中。
刚开始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倾听”的两个字。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够“倾听”的情况,轻轻地提醒大家。
在具体的倾听中,要求同学们养成记录的习惯,就是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用笔记录下他发言的要点。并进行思考。思考的内容是“关联”,他的发言和我的想法有哪些关联?和我已有的知识有什么关联?和文本有什么联接?这些需要告知学生,让学生养成习惯。
可以在一堂课结束以后,和同学们共同来反思回顾本堂课,特别是对倾听的工作,做的如何进行反思。
五、构建“倾听”关系,需要坚持和耐心。
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段的时间,特别是学生在已有的课堂模式中养成的各种习惯改变,需要我们的坚持。我们作为教师要有耐心,同时要相信我们的学生,依靠我们的学生。对学生多一份信心,多一份赞许,多一份肯定,多一份鼓励!
构筑课堂上相互倾听关系的主导者,应该是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学习环境。第一步先从自己的说话声音开始,降低分贝、充满了柔情、精雕细作。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心中有对学生包容一切的爱心、充分相信学生的信心和静待花开的耐心,相互倾听的课堂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