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感同身受,还请闭口不言

美国学者穆来纳森在《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里面讲述了一个故事:

印度有一个很繁华的克延比都蔬菜市场,那里的小贩靠每天向富人借1000卢比去进货,卖完之后基本能收回1100卢比,但是他们需要再付给富人50卢比的利息。

实际一天下来,穷人只能赚到50卢比。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人说,这些小贩只需要每天省下5卢比,根据复利效应,只需要50天,他们就可以不用再向富人借钱了。

长此以往,必然也会一天天富裕起来,这些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缺少了“富人思维”。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小贩到手的50卢比,仅仅相当于人民币5元钱,连养活一家人都嫌不够。

这5卢比,说来轻松,可小贩却不知道应该从儿子的奶粉里省,还是从必须的米粮里省。

还记得那个嘲笑“穷人思维”的故事吗?

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期待牛可以生出小牛。

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过得很艰难。

于是,穷人决定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的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变得艰难了。

穷人又把羊卖了,换成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依旧没有改变,最后穷人只好把鸡也杀了,他还是沦为一个穷人。

于是,他们嘲笑说,你看,这就是穷人思维,穷人就活该穷一辈子。

可是他们忘了,那些饥饿难耐的日子,那些吃不饱饭的日子,如果要一直等到牛生出小牛,恐怕他们早就饿死了。

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不断把牛换成羊,把羊换成鸡,这就好像富人和你说未来可以赚大钱,但是穷人眼前要面对的是明天吃什么,怎么活下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就是“管窥效应”,人们会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眼前狭窄范围内最紧急的事情,从而集中目前所拥有的资源,去解决当下对他们来说最紧急的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