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得了一个病。
这个病,在那几天,间歇性发作,时不时出来搔首弄姿,让我偶尔焦躁,偶尔失眠,偶尔厌世,偶尔呆滞。
这个病源来自于最近密集的公众号轰炸。
看看标题“35岁,你靠什么安身立命”、“39岁,想要考证镀金,劝你放弃”、“80后正在面临的危机-被90后干掉、“年轻的时候没加班、没拼命,中年就只能等着失业”……
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危言耸听的文章?
打开看看,还有理有据。总之就是到了30几岁,你要是还没有事业有成,还没有经济基础,你就是个loser。接下去的日子,就只能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认命死在沙滩上。
这不就是写给我这个80后,事业无成,经济也没稳固,上有四老,小有两小,对自己又有些许期望值,还不想就此认命的人看的么?
没错,病名我称之为“中年危机”。
真的很有危机感。
精力大不如从前,头发一把把掉,救生圈一圈圈长;
嚷嚷着要早起锻炼,但每天五点半被九个月大的老二拍醒之后,就接近挺尸状态;
好不容易,静下心,有体力,想看个书,写点东西,这边小的哭,大的闹,老的叫;
更别提,工作原地踏步,记忆极速衰退;
存款一直走下坡路,花得永远比赚得多;
身边一茬茬都是90后,个个还很聪明,反应敏捷,能出差,能加班,经历充沛,无牵无挂。关键是,开的工资还比我低很多……
不想还好,越想就越焦虑。
于是,我很诚恳的教育90年的小s:“你看看你。都27了。工作上嘛,也没突破。也没找到可以稳定依托的另一半。你要努力,要拼命,要赶紧事业上进入一个峰值,要赶紧给自己囤下第一桶金……我在你这个年纪,娃都生了……”
这个强调和那些七大姨八大姑,当年说我,一模一样(捂脸)
我还不忘记把我的焦虑传递给那些和我一样的闺蜜们,没别的原因,就是想,与其我一个人焦虑,不如大家一起焦虑~~~
如我所愿,我亲爱的各位朋友们,都焦虑了一阵子。
然后,我发现,80后的大家都挺忙的,譬如我,也只能在空闲的间歇焦虑下。
焦虑完了,还得去过日子。
一忙便也焦虑不起来了。
但总得思考下病源,才能彻底根治。
不然时不时犯个病,也挺闹心。
于是在夜深人静,两娃睡了,开始思考人生。
所谓危机,一方面归根结底来自于自身,能力有限,心比天高,还对自己没有良好的自我认识。
是哪本书里说的“自我认识比自信更重要。”年纪大了,回忆不起来了。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和公司几个刚毕业的94,95的同事聊天。
发现他们都有着“我最棒,我独一无二,我要改变世界”的心态。
WOW~
似曾相识。因为我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也是这样。
梁文道说:每个年轻人都以为自己是能飞的,可是到了最后都还是在地上。
从青年到中年,应该就是一个逐渐落地的过程。恩。就是这样。
如果,爬上35,心还没落地。
还不能脚踏实地的去承担起一个成年人的责任。
还不愿意去面对现实。
还认为自己是个“宝宝”。
还需要啃老。
嗯,能不中年危机嘛?
一方面,是来自于外在的,比如,家庭和工作的压力。
80后的我们啊。
出生赶上计划生育,没有兄弟姐妹共进退;读书赶上扩招,大学毕业不包分配;福利分房有这回事嘛?想买房,房价简直高不可攀……
不得不向岁月和现实低头。想拼,但又甩不下家庭,子女;想拼,却不得不承认自己体力跟不上,脑子不够用。
似乎,人生,就到此为止了。
都不知道,自己将来能不能负担起两个孩子,四个老人。感觉自己都养不活自己快了。
甘心于不甘心之间,恍恍惚惚,一年又过去了。
特别害怕的是,回首的时候,似乎还是一事无成。
嗯,这就是中年危机。
然后呢,危机如何才不再是危机?
首要,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在知识信息迭代更新如此快的时代,建设和稳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重中之重~
然后,坚持运动,保证健康的身体,不让自己倒下,不给家庭增加负担。可是我真的有点懒(捂脸)~
第三,还是运动,运动,能排解不爽的情绪,流汗,又有益身心健康。嗯,不能犯懒!
第四,培养一个能长期坚持的爱好,原因同上
第五,参与孩子的成长。自己的前半生不能改写了,但是还是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活一遍的嘛!
第六,好好赚钱,好好理财!(我想要很多钱,估计钱多了,就彻底不焦虑了)
第七,好好孝顺父母,欠父母的太多,不想以后遗憾和后悔。(说起这个话题就又可以写一个长篇)
第七,认清现实,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吧。
就像躲不过叛逆的青春期一样,每个人都逃不过中年危机。对了,后面还会有更年期,希望不会面临老年痴呆。
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它的美好和困惑。
嗯。突然坦然了。
中年危机,你好!
中年危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