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宇说,成长是一场冒险。那么,考研便是一场成长,在青春的尾声冒险。
01
对于考研,我其实没有太多的概念,只是隐约记得很难。
那时候我大一,在部门做新媒体工作,我记得12月下旬的某一天,大概是临近圣诞节那几天,要进行考研。那个时候我并不清楚考研的分量,只是奉命口号般地写一篇励志的文字,然后便转身投入浓郁的圣诞气氛中了。
后来上大二,我知道了考研那天会是冬天,因为宣中发来的照片是雪中渐渐远去的考研车。不知是因为天太冷了还是车里没有开空调,透过玻璃窗上的雾气,我看到了车里的学长学姐们大都捧着一本黄色封皮的书,双手通红,目光坚定。
大三的时候,退出了所有的部门。关于考研的消息,是从QQ空间看到的,那几天会有一个倡议,倡导大家在考研当天尽量不要在中午几点到几点在食堂用餐,因为考研的学长学姐们中午的休息时间很短暂。我还刷到了一个学姐的一条朋友圈,大意如下:直到昨晚还在狂背肖四,希望今天好运。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肖秀荣教授的名字(当时不识肖秀荣,等到相识才恨晚),也是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考研的临近,下一次,要上考场的便是我们。
我很早就决定要考研,家里也支持,这是很幸运的事,可是我的考研院校却迟迟没有确定。大三下学期开学前夕的那个寒假,看着一夜间四面八方向我涌来的各种考研消息,我一下子很焦虑。别人都开始备考了,都在制定计划了,都开始打卡了,都去学校自习了……而我还没有确定考研院校,甚至还一日日地在与世隔绝的遥远山村虚度时光,所有的挫败感瞬间涌上心头。我从小便惧怕我的父亲,所以我把气都撒在了母亲身上,怪他们不能帮我决断,也不能给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是我,关于考研的第一次奔溃。
如今我明白了,人生的很多决定,只能属于自己,父母只是我的引路人,那些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人能代替。就像高考后报志愿的一意孤行,就像每一次开学时自己一件件打包起的行李,就像小学那年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大雪中走向学校……
父母从小就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们把生活的残酷摆在我的面前,告诉我只有知识能改变命运。现在我想,独立、坚强、乐观,这些美好品质便是他们给我的最好礼物,我还奢求什么。
02
开学后,我查了很多资料,咨询了学姐,最终在5月底确定了考研院校。由于那时既要上课,又要备考法语四级和三笔,所以那段时间里我并没有开始考研学习,只是陆续买了考研要用的书籍,并且在美国文学课上认真听讲,提前预习(因为我准备考英美文学专业)。
关于专业选择,我是很明确的,至少在大三开学前就已经决定了。我不喜欢语言学,个人感觉语言学偏理性一些,需要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而其余两者,虽然也曾在文学和翻译中纠结过一阵子,但最后发现翻译更偏向实践,我一直比较排斥实用性很强的东西(文章、书籍等),因为在我眼里实用性和功利性隐约挂钩,所以最终选择了学硕。
我的正式备考是从7月下旬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开始的,宿舍一行举行了聚餐,宣告着“幸福生活”的结束与“艰苦岁月”的正式开始。于是我们出发了,有时携手互助,更多时候是孤军奋战,一人行,一人食,一人喜怒哀乐,向着未知,向着光明。
开始的那两天里,我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细化到每一天每一科的任务,然后制定了一份作息时间表,细化到每一小时,虽然并没有严格执行,但毕竟是个良好的开始。
关于每日任务打卡,我关注了一个学姐的微博@少女言宜,她是二战华南师范大学学科英语,她的微博会打卡每天的学习状况,我十分喜欢她那种形式的打卡本。她也会发一些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虽然那些方法我没有一一试验,但是关注她的更多意义在于陪伴,一个遥远的研友,想泄气的时候默默翻翻她的微博,会得到一些力量,温柔且坚定。
我暑假没有回家,学校的宿舍照常开着,而且免费,只不过食堂关门了,所以我几乎吃了一整个月的外卖,后面开学后也经常点外卖,因为回食堂一趟太耽误时间,而且一回到宿舍就容易滋生懒惰情绪,总会拖延好久不出门。最终吃遍了周围的门店,味道倒还不错,只是价格昂贵。
我每天的运动除了必要的走路之外,还会去爬楼梯,从一楼一口气爬到七楼,燃烧脂肪,放空思想。
我的学习进度大概来说就是,7月下旬到10月一轮复习,11月二轮复习,十二月三轮复习。我平均每天6:30起床,不是一个特别勤奋的考研人,最早的时候是5:30,但也没坚持几天。我一般起床后第一件事是玩手机,平日里手机虽然扰乱学习,但是它也能让我从浓浓困意中逐渐清醒过来。然后边上厕所便背单词,我用的是扇贝单词app,坚持打卡到考研结束,在微博打卡的时候顺带会写几个字捎带自己当时的心情。但是如果是现在,我会更推荐你用【知米背单词】app或是单词书。
从暑假开始到考研结束,我一直在人文楼自习,虽然遥远,但人文楼晚上10:40左右才关门,比工学馆都晚,大概是全校关门最晚的地方了,很适合考研自习。自习结束后,我会独自或和舍友一起,带着一身疲惫,踏着满天星光,驶向温暖的宿舍,期许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03
考研期间,我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就是拍拍每天的蓝天白云,用手机记录了夏秋两个季度的绝色风光。那时候,秦皇岛的天气大都很好,空气质量优良,自然风景宜人。仰望天空,竟发现了无限的乐趣,原来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阳光、鲜花、绿树、蓝天、白云,这些东西是构成快乐的最基本元素,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让人心情愉悦。“但愿我们永远如此多云,一生走在光里。”
自习室的人来来去去,有人离开,也有人加入,大体上保持动态平衡,细数的话会发现人数还是越来越少的,一如整个考研过程。其实总结下来,考研不过是一间自习室,一张课桌,一摞厚厚的课本和一个孤独的背影。
我不想强行给这个过程贴上“困难”、“可怕”或“漫长”等消极标签,因为这会挫伤人的自信,有时候信念意味着一切。更因为这是一个很难盖棺定论的话题,难易得失全都因人而异,无一相同。就拿我来说,我复习了近半年都没考上的人大,有人只复习了一个月就考上了,多么不公平,哈?
其实,没有什么不公平,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上天会嘉奖那些默默的努力与付出,考研成败不全在于你连续复习了几个月,你持续熬了几晚,你一周爆了几颗痘……这些无疑是你付出的见证,却并不一定会有等量的收获。考研更在于你平日里的积累与储存,你的专业基本功。
我的基本功不行,英语基础薄弱,所以这直接导致了我考研【基础英语】这一门的低分。而那个只准备了一个月“幸运儿”,她去实习了几个月,当实习老师,其实没有什么比授人以渔更能让人系统地消化理解一门学科了。这就是我们之间可见的差距。而更多时候,那种差距是隐形的,很难用时间量化地对比。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植物大战僵尸里面的“隐形食脑者”这一关卡,那些僵尸(敌人or对手)是隐形的,你根本看不到他们,他们何时出发,从哪条道路来袭,走到了哪里你都看不到。你所能做的就是做好万全的准备,在各条道路都种上植物,这样无论他们从哪里来,都无法击倒你。但是先种哪里后种哪里,这又是一场博弈,事关选择总会有风险,你既然参与了就得做好心理准备。你无法看到僵尸,你能看到的只是你的攻击打在他们身上的印记,也能听到攻击反射回来的声响,所以你别无选择,只有主动出击,通过与对手的碰撞来判断对方的实力与自己还需付出的努力。
所以考研真的很难与别人相比,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备考院校、学习能力、薄弱环节、记忆能力都不同,这导致了我们需要付出的努力与时间的不同,我们无法复制他人的成功道路,那些所谓的经验也只是参考。
考研真的很难,或许它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可完全参照的标准,你要跌跌撞撞去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考研,是一场和自己的较量。
04
复习的过程中,会经常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不断地问自己:我能考上吗?我够努力吗?我的学习进度怎么样?尤其是当那些概念背了又忘,那些选段看了又混淆,那些作家作品无法对应时,这种负能量更是爆棚。
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考研一天天临近,心情会越来越焦虑,考研很大程度上比的其实就是抗压能力。能在一次次的自我怀疑中坚持到最后,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上的自我突破了。
我的学习进度很慢,到10月的时候,大家都在进行二轮复习,而我一轮还没完成。我觉得自己根本就学不完,英美文学更是无穷无尽,我觉得我选择考研真是不切实际,不自量力。虽然也在不断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每个人都在和自己斗争,但这样的谎言在白天短暂充当鸡血尚可,晚上就没用了,像是麻醉药一样,药效只有几小时,短暂的麻醉之后是更深的疼痛。
结束自习后已是夜深人静,一个人走下一层层台阶,灯光与月光照得前路恍惚,街上零星的汽车奔驰而过,落叶被无情地卷起,迎面吹来的凉风让我忽然清醒过来:我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走着走着感觉脸上凉凉的,伸手触摸才发现眼泪早已无声坠落。这是我,关于考研的第二次崩溃。
那段时间里,腿姐的那句话给了我很多鼓励,10-11月最重要的事是稳住心态。
灰暗的日子里,得到的每一点鼓励都是异常珍贵的,会让人温暖与铭记好久。有人对我说“我相信你”,偶遇老师时收到的“加油”,舍友的相互加油打气(以及借给我背书的小马扎),同学投喂的零食,互不相识的研友共同点亮了一个屋子,这些都是平淡生活的点缀。也经常想起昆哥那篇文章:等考完研,我带你去吃红烧肉。不是说我多么爱吃红烧肉,红烧肉可以替换成任何一种美食,任何一个无法触及的当下,就如那个时候攒下的每一个远望一样:
等考完研,我要读好多书;
等考完研,我要去看好多电影;
等考完研,我要写好多文章;
等考完研,我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等考完研,我要学习剪辑vlog;
等考完研,我要去见想见的人;
等考完研,我要回家吃妈妈做的饭;
等考完研,我要实现对弟弟许下的诺言;
等考完研……
再坚持一下,只要考完研,一切就都可以实现啦!那是一种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发光信念,一份热气腾腾的承诺,一种期盼已久的近在咫尺。
12月的时候,看到维安写了一篇文章:最可怕的是,在快考研的时候想要放弃了。看后让人不禁产生一种说到心坎上的认同感,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一般我做一件重要的事,都会从头做到尾,即使不情愿,即使很困难。因为我是一个很懦弱的人,连放弃的勇气都没有。
不记得在课桌上睡了多少个午觉,不记得和多少个外卖小哥说过谢谢,不记得看过了多少朝阳星辰,却真实地记得自己的一切得失,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05
偶尔也会为黑白日子增添一点光亮,捡了别人扔掉的红色忍冬花插在笔筒里,背书时在走廊里贪恋着每天的最后一缕夕阳,在晚餐时间一个人去楼下散散步听听虫鸣风动,一点点适当的情怀是乏味人生的调味品。
后来的日子过得很快,一天、一周、一个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看着倒计时由三位数变为两位数,再由两位数减为一位数时,心里别无他念,只想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每天被保安阿姨赶好几次才从自习室恋恋不舍地离开。
12月一下子滑到了下旬,考研的日子如约来临,从六餐出发沿着沉思广场寻找考研大巴。有的人和身边的人谈笑风生,有的人低着头默默背诵,有的人形色慌张步履匆匆,其实我们都一样,是晨光下不问前程的赶路人。
坐在去往燕大的大巴上,手捧肖四最我们最后的挣扎。老师们纷纷早起为我们送别,那一刻,看到熟悉的人竟令我热泪盈眶。大巴出发了,沿着沉思广场绕了一圈,我回想着昨日的种种,仿佛梦一场,真实又模糊。
一日结束后已是暮色低垂,在燕大诺大的校园里寻找着返程的大巴,我按着记忆中的方向前行。虽然前方一片漆黑,但我知道,再往前走,车会出现的。终于,在长久的黑暗过后,我看到了一盏、两盏的灯光相继亮起,在夜色中熠熠生辉,那不是灯,那是希望的曙光。
大巴在茫茫夜色中穿梭,短短几千米的距离竟演绎成了电影慢动作,街灯、树影、行人一帧帧划过。我的思绪又落在了自己糟糕的法语答卷上,我本以为一天结束后可以松口气了,却发现脱口而出的是一声沉重的叹息。我快速蹭掉即将落下的眼泪,这一次,我不允许自己奔溃。
回到校园后,有学妹在车外候着,对我们说“学长学姐辛苦了”,还给我们递上了糖果,嗯,真甜,是幸福的滋味。
第二天一切照旧,有惊喜也有意外,但第一天的起落已经为第二天的悲喜做好了铺垫,我已经拥有了能够接受意外的平和心。
一切结束后和妍妍回到宿舍,我们一起举行2018年的最后一次宿舍聚餐,上次聚餐还是三个月之前。保研的舍友已提前为我们订好了饭菜和庆祝的蛋糕,等待我们的归来。
终于我们可以暂时将过往抛之脑后,怀揣对美好明天的期望谈笑风生。举杯的瞬间,我知道,我们都会拥有很灿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