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老师这本书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读是介绍他的读书理念和读书方法,第二部分就是具体实践,介绍了他拆解的很多本书,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很多读书思路。读完第一部分基本上就物超所值了,对于秋叶老师提到的读书理念,有三点让我感触较深:
---------------------------------------------------------------------------------------------------------------------------------
观点一:一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选书也是有侧重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读书从来都是跟着自己的兴趣走,而几乎不考虑自己现阶段需要读什么样的书。如果有的话,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受了下面这个观点的影响:读书要杂,将来总会有用的。
当然这句话没有问题,秋叶老师也建议”读书的类型要丰富,而不是仅仅追求读的多“,但是秋叶老师接下来还有一个特别说明就是”一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选书也是要有侧重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读小学时候,识字不多,主要买工具书;读大学时候,就应该多看专业书了;刚上班时,很多业务不懂,还是应该多看专业书;等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后,就要多看打开视野的书 了;而任何时候,都可以看一点潮流书。(书中例子)
为什么要有侧重呢?我分析有以下二个原因:
一是很多书是需要有特定的阅历才能读懂的,或者说才能更有体会更有收获。如果我们一味的读杂书,很可能在当下的阶段没有太多的感悟,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取得好的效果。比如说《论语》、《老子》,我相信不同阅历的人读出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二是在某个阶段要完成某个阶段的积累。比如我们刚工作的时候,需要多读专业书,这个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等读到一定阶段感觉专业上很难突破的时候,就需要多多看看其他专业的书,帮助打开视野,拓展思路。
关于读书杂这点,秋叶老师还给出了第二个建议,就是下面观点二。
---------------------------------------------------------------------------------------------------------------------------------
观点二:什么都懂一点儿真不如先看懂一门比较好。
不知道大家认为需要看多少本书才能够看懂一门呢,是精读1本专著呢?还是通读10本呢?或者20本呢?让我们来看看秋叶老师是怎么做的。我不会告诉你秋叶老师在书中悄悄的说他为了了解信息管理系统买了所有可以买到的该领域的书,还下载了2000多篇该领域的论文,居然全部都看了,最后还出了一个系列文章叫《水煮信息化》;我也不会告诉你秋叶老师在书中还悄悄的说了他为了训练批判性思维,相关的书买了40多本,看了30多本,还写了读书笔记,做读书PPT,还用批判思维在微博上吵了架。当然,我还要告诉你,秋叶老师还说他早年读书时候曾经一年囫囵吞枣的看了近500本书,但是没多大收获。
说到这里,我想小伙伴们应该看出来秋叶老师是怎么读懂一个领域的了,我个人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是搜集。先搜集到该领域内所有可以找到的所有的图书、论文和网文,全部搞回家。
二是输入。阅读上面搜集到的所有材料,或精读,或略读。阅读之前先写一个大纲,建立整体框架,对照着大纲阅读填充。
三是输出。通过读书笔记、读书PPT、思维导图等方式将书中的东西写出来,一点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四是实践。读过后要将书中的技能主要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将书中的理论结合现实去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书中的内容,不然读过就是过眼而已,很难有收获。这点也是下面要说的第三个观点。
---------------------------------------------------------------------------------------------------------------------------------
观点三:读书要和实践结合起来。
看到这句话,大家都会说这谁不知道,这不是废话吗?但有多少人能做到读书要和实践结合起来呢,又有多少人知道怎么样将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呢?我就是典型。很多书都是当时读的时候有一点感悟,后来就慢慢忘记了,到现在什么也不记得了。所以,看到这点我好好思考了一下,要怎么样才能将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
一是技能类的书。那没什么好说,马上练习起来。一开始练习不要求多,从书中介绍的最基础的单一技能开始练起。创造不同的场景进行反复练习。比如介绍沟通技能的书,如果方法之一是微笑,那么我们可以先把其他技能放在一边,先练习微笑,可以自己对着镜子练,对着朋友练,对着同事练,对着客户练,直到将微笑练好为止。
二是理论类的书。将书中提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找不同的场景去检验是否适用。如果适用,仔细分析其中的逻辑论证关系,再找找看是否由不适用的场景?如果不适用,原因是什么?是否能够总结该理论成立需要满足的条件?比如说秋叶老师提到《长尾理论》一书,他用长尾理论分析图书市场、汽车市场都是不适用的,并且总结出了长尾理论成立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而不是一味的相信长尾理论。
三是历史类的书。推荐台大吕世浩老师读历史的方法,就是读到书中的古人面临重要抉择时,请立刻将书和尚,好好想一想,如果你身处对方的位置时,你会如何决定?把一切想清楚后,再把书打开、看看这个人物是怎么做的?他的决定带来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原因何在?然后比较自己和古人,在选择和方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其他类别的书读法希望看到这里的朋友多多给予补充)
---------------------------------------------------------------------------------------------------------------------------------
另外,秋叶老师在书中还介绍了十种精彩的读书方法,让人思路大开,我总结了一下,将这种十种读书方法归为了三类:
第一类是主题阅读,包括通读法和树读法两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当你需要对某一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时,先收集该领域内所有的相关书籍和资料,然后写一个关于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大纲,接下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充实填充大纲的内容,形成对整个领域的系统认识。
第二类是框架阅读,包括图读法和框读法两种方法。所谓图读法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把作者的整体思维框架画出来,适合于读那些口碑好、内容多、思想含金量高,但是不易读懂的硬书。所谓框读法就是直接用现成的思维框架去拆解书,掌握的框架越多,读书的角度也就多,读书的收获也就自然更多。比如说书中介绍了几种写书评的模式,对应着不同的思维框架,一是读传记,可以先了解作者和背景,然后分析一些特别有感悟的点,最后再想想本书适合谁看;二是读诗歌,先交代背景,再交代了解作者等基本信息,再表达感受,陈述支持观点的依据,然后客观对比,最后再来个友情分享和模仿学习,三是读畅销,先交代背景,列出本书要解决的问题,作者看到现状是怎样的,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总结作者的解决方法,思考解决方法是否适用,归纳起来就是经典的情境(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问题(Question)-答案(Answer)的SCQA框架。我认为框读法适合各种类型的书,关键是要积累足够多的框架,那么遇到一本书你自然会有合适的框架去拆解它。
第三类是其他阅读法。包括炼读法、逆读法、抄读法、仿读法、诵读法和闲读法。这里重点推荐炼读法和逆读法。所谓炼读法就是把作者的逻辑从一本书里提炼出来,变成自己能够说清楚的核心观点,比如秋叶大叔就将《周鸿祎自述》这本书观点归纳为了三点,非常精彩,这种方法也适合于读畅销书。所谓逆读书,就是针对一些观点很有名但其实有偏颇的书,进行逆向思考,列出你认为书中错误或者在现实中不适用的观点。
秋叶老师读书方法的学习笔记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会读书,读万卷书也没用。 这是写在秋叶大叔《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封皮的一句话,也是对这本书内容的高度概括。秋叶是...
- 不久前,李笑来在知乎平台上做了一场《我的读书经验》的分享,据说本场分享破了《知乎》Live的观看记录,总共有四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