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赞同孩子6岁之后一定不要通过打孩子的肢体暴力方式来惩戒孩子,但还没有能找到一个很合适的理论支点,来很好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的实质性弊端。直到看到克里希纳达和阿曼娜写的《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关于“惊吓”这一点来剖析人,为何会恐惧和不安全时,一切都有了一个闭环答案。(注:惊吓只是引起恐惧和不安全的因素之一)
让我来用一种倒叙的手法呈现一下“惊吓”这种潜意识记忆是如何在成人的世界中呈现的:
故事一
年终绩效考核讨论会上,因为业绩没有达标,总经理开始发飙,点名道姓的质问你:这么明显的管理错误,你难道就没有能力发现吗?你是怎么管理部门的?干不了就提出来,这样的损失怎么弥补?你该好好反思一下。。。。。。
你越听越气,脸色越来越难看,直到总经理含沙射影的说:没有能力的都需要淘汰更换时,你爆啦,就像一个过度被充气的气球一样,炸的四分五裂,摔门而出。事后,你愤愤不平的诉苦:没达标谁心里都不好受,质疑我,我就不能忍。(这样的场景熟悉嘛?)
故事二
一家人边吃饭边说着该不该出钱帮助男方的父母买房子的事情,因为妻子和丈夫意见不合,而妻子又很决绝的拒绝,丈夫一忍再忍的怒火无法忍受而突然摔了碗筷,妻子和孩子都惊呆了,妻子木然的半天无法反应过来,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悲伤,孩子的哭声、妻子边哭边唠叨的声音充满房间,丈夫愤然摔门而出。。。。。
故事三
尽管你一直有直觉,但当另一半告诉你:我们离婚吧!你好像没有听到她在说什么,继续着正在做的事情,就像平时一样,说着不知道什么内容,直到另一半大声的喊道:别做啦,我在说我们离婚吧,你听到了没有?你一下呆坐在那里,好像心跳都停止啦。。。。。
这些故事熟悉吗?即便你没有经历过,也会时不时从电影或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场景,这些熟悉的画面,都和我们早已不记得的潜意识里的“惊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母体来到人间时,除了本能因为环境的巨变而带来的恐惧感外,医生因为要确认我们的心肺功能而轻轻的拍的那一巴掌,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种巨大的粗鲁的力量,我们被吓到了,我们哭啦,那是人类在全然纯真和开放的状态下学到的第一课。如果在那时,我们没有母亲或产科护士、医生的温暖的抚摸和安慰,这些就会被深深的刻入我们的潜意识中。
慢慢长大,我们会犯错,会制造麻烦,当我们制造麻烦时,如果被暴力对待、体罚、孤立,这种惊吓被用另外的方式写入潜意识的内存里。
当我们步入社会,在工作环境、自己的小家庭有类似的状况出现时,那个早已被我们遗忘的按钮就启动了,你最初的记忆被唤醒,我们才意识到,原来习惯于自责、自我惩罚、怯懦、没有担当、冲动。。。。。。都是我们当年被惊吓后,自己在那个时刻能有的最好的反应,为了不再体验那种巨大的惊吓,我们学会了很多自我保护的防御办法,如:不再那么感情敏感细腻;不再关心自己真正的需要;无法承受任何的批评和建议;缄默;装傻避而不谈;频繁跳槽来缓解人际关系的不良;在没有任何人否定我们前,先自我否定就可以不用去做某件事。。。。。。太多太多我们可以找到的方法,只是为了不再经验那似乎会吞没人的“惊吓”。我们学着应付生活是,也就是在学习掩盖自己的敏感度。
在了解了“惊吓”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影响我们的成人生活后,为什么要强调6岁以后不要用打孩子的暴力方式或者无休止的语言式羞辱来惩罚孩子?
是因为,当我们开始打孩子或羞辱孩子时,都是失去理智时,人在极端状态下的突然反应,在那个时刻,我们很难意识到“伤害性”,而这种没有控制的强大的伤害力,会带给孩子“惊吓”,因为孩子的心智仍然没有完全的成熟,很难有理性的反应和认知,会下意识转化成很多错误认知被书写进入孩子的潜意识中,如:我就是个坏孩子;我就是个蠢货;我就是傻瓜;我就是无能;我就是坏人。。。。。。而这些错误的认知,会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从来都不晓得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害怕和焦虑,是脆弱正处于惊吓状态的一种信号。惊吓的情绪一旦触发,就连自己也无法说服自己脱离惊吓。但我们可以不再用以前的方式面对惊吓。不一定需要,也未必可能了解我们为何进入惊吓。重要的是肯定这些经验的价值,了解惊吓并非出自我们身上的缺陷,而是由于过去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具体又真实的创伤。有一些当下的能量,如愤怒、压力或拒绝,触动了一个内在反应,这样的反应原是植根于早期经历过的类似能量。而每一次的体验、感受、觉知都在告诉我们,如果身为父母,一切自己拥有的惊吓,可以不用再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幸运的是,对于有意愿成为父母的人,可以有绝对的选择权,不要用打孩子或语言式羞辱来惩罚孩子,让自己的“惊吓”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慢慢被疗愈。很喜欢不知道哪位大师说的:孩子是天使,是上天派来拯救你的天使。。。。。。孩子,给了成人又一次疗愈自己童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