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征尘万里,铁蹄腾狂,踏撵旌旗,身伴锏芒。啸若龙吟,声惊虎豹,驰如电闪,名震隋唐。两番救主,其身先死,百世流芳,风威远扬。黄骠紧随,秦叔宝骑,建功开国,襄助贤王。
鹧鸪天·中国十大名马之黄骠马
神骏飞烟踏漠东,行疆破雾向云空。边关逐日南荒外,故里追星北塞中。
快似电,疾如风。嘶鸣黄骠壮骁骢。银蹄翻碧狂飙起, 傲立青原气贯虹。
黄骠马的前世今生———
黄骠马的含义是“黄马带白点”。此马的白点多位于肚子和两肋处。最主要的是马头上有白毛,形状圆如满月。所以别名“西凉玉顶干草黄”。黄骠马即使喂饱了草料,肋条也显露在外。所以另有别名“透骨龙”。是难得一遇的宝马良驹。据小说《隋史遗文》、《隋唐演义》中所记,秦叔宝的坐骑即为黄骠马。原是一匹羸瘦又毛长筋露养不肥的瘦马,一日幸得秦琼慧眼识宝马,得此马后不上十月,养得十分肥润,身高八尺,遍体黄毛,如金细卷,并无半点杂色。
出处:但是据《酉阳杂俎》上记载,秦叔宝的坐骑并非黄骠马,而是忽雷驳:"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每于月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卒,嘶鸣不食而死。"明代小说《隋唐两朝志传》、《大唐秦王词话》所记,秦叔宝的坐骑即为呼雷豹(忽雷驳)。
清代小说《说唐》将之前各版小说的情节叠加并自圆其说:秦叔宝的坐骑黄骠马阵亡后,改骑呼雷豹(原属尚师徒)。
马种特点:骠字的含义是“黄马带白点”。此马的白点多位于肚子和两肋处。最主要的是马头上有白毛,形状圆如满月。所以别名“西凉玉顶干草黄”。黄骠马即使喂饱了草料,肋条也显露在外。所以另有别名“透骨龙”。是难得一遇的宝马良驹。
大草原上的黄骠马———
古族牧民自有记忆起,在那些创世纪的传说中,他们就已经在马背上了。
乌珠穆沁黄骠马产于锡林郭勒盟东,西乌珠穆沁旗和东乌珠穆沁旗萨麦嘎查一带的草原。乌珠穆沁草原是我国最富饶的天然牧场之一,土壤肥沃,河流纵横,牧草种类繁多。乌珠穆沁草原有着悠久的马文化历史,乌珠穆沁人民非常注重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致力于打造和宣传乌珠穆沁黄骠马文化,并成功注册了“乌珠穆沁黄骠马”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为进一步促进马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乌珠穆沁黄骠马素来以体型匀称、耐力好、体质结实、奔跑力强、骑乘速度快、四蹄矫健、肩宽胸阔而著称,与世界上的一些著名马种顿河马、阿拉伯马、英国纯血马等相比,它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短跑最快的,但绝对是最具耐久力和长短跑兼具的。如果让乌珠穆沁黄骠马与世界上一些名马比赛,刚开始领先的估计不会是乌珠穆沁马,但是两三个小时以后,领先的不会是别的马,更不必说连续一两个星期的长途奔跑了。它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经过牧民长期选育成的一个优良类群。
乌珠穆沁马体型中等,外形特点是鼻孔大、眼睛明亮、胸部发达、四肢短,鬃、鬣、尾毛特别发达,青毛最多。其体形特点是弓腰,尻较宽而斜,后肢微呈刀状和外弧肢势。毛色主要为骝毛、黑毛和栗毛。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30厘米,137厘米,158厘米,17厘米,成年母马分别为:127厘米,133厘米,155厘米,17厘米。乌珠穆沁马适应性很强,恋膘性好,发病率低,繁殖性能好。黄骠马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黄骠马的含义是“黄马带白点”。此马的白点多位于肚子和两肋处。最主要的是马头上有白毛,形状圆如满月。所以别名“西凉玉顶干草黄”。黄骠马即使喂饱了草料,肋条也显露在外。所以另有别名“透骨龙”。是难得一遇的宝马良驹。
历经三年多考察调研,多方征求有关专家和业界资深人士的意见,经中国马会研究决定,正式授予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中国黄骠马”之乡的荣誉称号,并于2018年7月28日在东乌珠穆沁旗那达慕大会场进行了现场授牌仪式。
如今,草原牧人对马的崇拜从过去那种神秘莫测的自然状态上升为一种具有理性的文化象征意义的马崇拜,牧人表达马给草原生活带来巨大实惠的感恩之情,融汇了由崇拜马而形成的一种精神境界,即:像蒙古马一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
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