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需要的孩子创新能力从何而来?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创新能力不是任何人可以教出来的,创新是没有办法教的,它不属于任何课程的范围,没有人可以说我设置一门叫”创新“的课程或者”创新“的培训,这个人就会创新了。

你现在给孩子报的任何课程,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她的创新能力起到正面或者负面的作用。

例如你给孩子报名数学思维逻辑,如果上课的时候,老师重点是在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一些解题的思路),那么这个显然是有益处的。

但是如果上课的时候,老师为了追求成绩效果,一味的死板灌输式的教学,死板的标准答案,这就有可能破坏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批判思维能力,起到压抑创新能力发展的作用。

所有的课程都是如此的道理。哪怕同一个课程,有的老师来上可能就会机会孩子的思维扩散,有的老师来上则让学生倍感无聊。这也就是名师和普通老师的区别。

一个孩子的创新能力怎么来的,其实是贯穿到从学校,到生活,到国家的体制,到社会的文化,社会发展的需求,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甚至人际关系,都和创新有关系。

所有的这些客观环境都在起作用,而且是起着综合作用。

再从孩子个人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同样在这个国度成长,为什么有的孩子长大了,具备创新能力,而有的孩子,则不具备。

当这个孩子在学校里或者辅导班里和老师的素养有关,这也就是很多鸡血妈妈不辞任何辛苦,遍寻课外辅导班的名师,哪怕山高路远,都要把孩子送去跟这位老师学习,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老师才是能够带领孩子开阔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

这也是很多父母们,拼命要让孩子上民办学校的原因所在,很多民办学校,为了生存和口碑,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理念,有的深得孩子的喜爱,保障了学生的活力和思维能力培养。

剩下的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这就要看这个孩子的主观条件了,这个孩子需要具备某些非智力因素的条件支撑。

例如这个孩子的好奇心,敢于挑战权威的心态,百折不挠的意志。

还有一些和智力因素相关的条件,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必备的一些知识,并且这些知识都不能是孤岛信息,而是和整个大脑网络里的其他信息互联互通的,融会贯通的。

所以说到这里的时候,基本家长们的任务重点就出来了,日积月累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敢于挑战权威的心跳,意志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等。这些才是重点,而并不是成绩本身。

除了以上择名师名校这些父母能给孩子创造多少有利的条件,平常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如果一味否定孩子,孩子是不可能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这些能力的,你就是孩子的权威,孩子连你都不敢批判,不敢否定,何以批判学校里老师的权威,社会上强者的权威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