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村上先生的热爱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肯定不是读第一本书的时候。第一本读的是《挪威的森林》,实话说,少年时代真是读的不明所以。现在想来觉得自己有一些的可笑。总之,我喜欢村上的书,还有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了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
村上先生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笑谈小说家都认为“唯有自己所做的事情、所写的东西是最正确的,除了特殊的例子之外,其他作家或多或少都有些荒诞不经”,大有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意思。但小说家大抵都是宽容的人。这种好处就是,作为一个小说家,因此能一直保持自己的习惯与喜好,自顾自地坚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那么所谓的“文人相轻”这样看来就无所谓褒贬,而只是这类人需要的一种特点而已。
先生说关于写文章的事情,是日本人差不多都能做的事情。这就让我深深地幻想带着樱花的院子,小路旁坐着喝茶的僧人的景象,无一不是带着学问与底蕴的模样云淡风轻地来往着。我甚至幻想小路的尽头,或者有年长的僧人在敲钟,或者是少儿僧侣在抬水玩耍,而我们,可以任意坐在路旁的木椅上发发呆,看看书,风总是温柔的吹,花总是轻轻的落。我心里的日本与时尚无关,当然与几十年前的杀戮也无关,我有的只有雾里看花的神往与模糊概念的熟悉,虽然也不能完整地将这文化用语言清楚表述出来。
有一件事情很奇怪,近期读的书隐隐都读出了万物皆有命理的玄意来。但这原本不是我选书的目的,甚至也感觉书本表面看来也并没有要诠释这种思想的意思。就像村上先生说的,他开始小说家生涯,大抵也是一种共时性原理(有意义的巧合),他在去看棒球赛的球场上就毫无征兆地蹦出了要写小说这样一个念头,并因此不曾懈怠地坚持了三十多年。人生状态也陡然剧变。所以也算是抓住了机遇,又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这样一说仿佛全是资质的造化,但是其中的努力恰恰又是小说家自身懂得珍视这机缘的结果。
村上先生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虽说是自己的小说家经历与自传体,不如说即使是不爱写作的人也能找出一些共鸣或者是新鲜的血液输给自己。这像是那些独立的匠人,最好的作品并不是一味去迎合他人,而恰恰是自己最自由的表达,是心灵的迸发;生命里所做的事情都是一种自然的欲求和冲动,渴望将这种自由的心情,这份不受束缚的喜悦原汁原味地传达给众人,从而用作品体现最终的形态,而非其他。恰恰是这种“并不追求什么的自己”却像蝴蝶一般轻盈,自由自在。这样的作品不管是一篇文章或者一项事业,都像在人们心灵之墙上开辟一扇新的窗户,让新鲜空气从那里吹进来一样。
不管是作品还是职业,我们都应该由衷地展现自己精神的自由,不论金钱与绩效指标,这样的状态才能说得上是在幸福的工作。当然这种状态断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或者说不是每一个时期都能实现,但是,恰恰,却可以作为我们有生之年实现的目标之一。
文中同时也是给要立志于成为一个小说家的人,总结了干脆有力的经验,一是多读书,二是养成事无巨细,仔细观察眼前看到的事物和现象的习惯,深思细想,反复考虑......但是,这也只是基础。从作家35年的写作习惯和经历读来,除却这些,却更多的是一种坚韧与自律,耐性与随心的造就。那是一种真正的热爱,写作起来真如老禅师坐定,那种功底绝非一蹴而就,所以成功从来不是简单的机遇和造化,踏踏实实的从容恰恰是必须的。
为了让自己热爱的事情能全力以赴做得更好而衍生出生活的好习惯,这大抵是成功人士的一个范本。就像村上先生从不懈怠的跑步一样!从小热爱的棒球一样,沉浸于爵士乐中写作的感慨一样,既有积极的兴趣却又为自己的作品增添了很多素材与富含底蕴的背景。我由衷地感受到社会的进步给个体带来的精神财富是要远远高过物质财富的增长的,综合日本个体素养的水平与同年代的我们的父辈们是要丰盈许多的,到此时方才明白先生在开文中说只要是个日本人写一些文字基本都是人人都会的大环境差异。
最后要说的是千万不要误以为此本《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单纯是一本自传体或者是专业读物。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总结的要点是一方面读来颇为励志,年轻人很有读的必要,这样应该更能够做好自己的长远职业规划,并投身于一两项积极的爱好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光沉浸在物质的追寻与环境的懈怠里,或者说父辈们的拘束之下。另一方面倒是可以助人养成平和的心态,珍惜当下,或者说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与土地。
虽然这样的话听的颇为有些高姿态,但这也是我的真切感受,这种精髓集中在第八章《我的学校》,先生直白地谈到了日本教育的弊端,经济效率带来的环境迫害以及造就的社会矛盾,这些恰恰也是我们网民吐槽的焦点,简而言之吧,月亮的阴晴圆缺不因国界而异变。
最后谨用村上先生后记所说推荐给大家:“这种在某种意义上很任性的个人的文章—与其说是信息,不如说是私人思维历程的东西—究竟能给各位读者带来怎样的益处呢?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不过,假如能有点现实的益处,哪怕只是一星半点,我也会为之高兴。—村上春树 二0一五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