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竞争力,税改和民主独裁

人类又思考

很多事情想不通,可能是因为没分清“绝对”和“相对”。举几个例子。

相对,绝对,和时间

先说抽象的。

“绝对”这件事,只在宗教中存在。这里的“善”和“恶”是绝对的,不容任何质疑。信,就绝对服从,以它的神为本。无论哪个版本,神都是唯一的,在宇宙中持绝对真理。

在信息传播不超过一亩地的年代,其结果就是被强权所用:立国教,开圣战,枪杆子里出真理,收编全人类。

在信息来源超过一亩地的年代,哲学开始思考这件事。

哲学中没有“绝对”,只有没完没了的问题:什么是绝对?什么是相对?什么时候绝对?“相对”本身是不是绝对的?我们一直说“永恒”的那些事情,比如“爱”,要怎么证明?钻石够吗?那多大?多亮?几克拉的算是永恒?

答不出来?所以一切都是相对的,包括爱。

学说也是一样,没有绝对,只有没完没了的辩论。春秋百家争鸣,儒墨道家阴阳家;入世出世,跳三界出五行,六百四十余年,越辩越明。

不管是提问,还是辩论,最终都会碰到那个问题:时间是什么?时间之前有时间吗?如果上帝创造时间,那上帝之前有时间吗?

这种触到边界的问题,只能让物理学来回答。

物理是人类对上帝和信仰的挑战。它的假设,一步步走过上帝走过的轨迹。它的终点,就是发现创造宇宙万物的本源,也许是上帝。

爱因斯坦之前,时间、空间、运动,都是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不可改变,尤其是时间。相对论之后,世界再无“同时”这个概念。您的九点,和我的九点,不是同一个九点。《背影》中“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的朱自清,和“去买两个橘子马上回来”的朱爸爸,还有那两个橘子,在火车渐渐开动时,点,线,面,时间,互为相对。

后来重力波被发现,霍金老师高兴的差点说话了。因为它证明了时间不再绝对静止,可以被扭曲;如果时间能被伸缩,那小叮当的任意门不是梦。“绝对”被相对化了。

因“相对”而生的爱因斯坦老师,世界观却很绝对。

他不相信量子力学,认为世界就是一架机器。上帝不掷骰子,没有50%或90%的概率,上帝一给就是1或0。没有真正的随机,没有不被其他事情决定的存在(determined by nothing)。不管是天气还是女人,不能解释的唯一原因就是无知。

后来,量子力学的“荒谬”假说居然一个一个被验证。组成宇宙万物那十二个基本粒子,都是概率波。您观察它的一刹那,“它”不再是“它”,性质坍缩,时空转移。变成了什么?移到哪里?不被任何事情决定,完全无法知晓。

这不是因为无知,而是根本没有意义。

爱因斯坦老师这回似乎错了。

这样,我们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个问题:万事无绝对。

绝对优势

说点离地球近的。

地球是个球。在这样一个球状结构表面上,随便哪个点都可以是世界中心。谁都可以把自己的国家比作地球的肚脐,或者鼻子啥的。

这当然是相对的。“相对中心”并不代表贵国就是世界秩序的“绝对主导”:这事儿肚脐和鼻子都做不到,“大脑”才能。

那如何成为大脑?

靠贸易?

如果您能在人家地盘上占领人家市场份额还能长期赚人家的钱,有可能。因为有输出和扩张,就能反哺自己的实力,反过来推进更多输出,控制全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再到精神生活。

但前提是循环不被打断。贸易拼的是比较优势,但比较“强”不是绝对“强”,只要别人“相对”比您强,循环就断了。

东南亚友邦最典型。最怕的不是做不出好东西,而是人民币贬值:只要贬过“相对”低成本那条线,订单秒转回中国。

不能将“相对”优势转化为“绝对”优势,您当不了大脑。

靠货币?

或者说定价权?也有可能,但前提是一定要“稳”。

如果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看成一个公司,人民币就是它发行的股票。基本面是经常项目,和经济持续性。强就涨,弱就跌。

跌,说明基本面弱了。之后两条路:1)资本外流,拉升利率,经济复苏更难:继续跌停。2)卖的东西更便宜,出口优势回归,经济企稳:止跌回升。

俄罗斯走第一条:乌克兰危机加西方封锁加油价下跌,卢布贬值,俄央行却大幅加息。结果一塌糊涂,又被迫降息。日本走第二条:越贬越狂发货币,负债爆棚,但股市和经济却在复苏。

一个看起来弱,却能用制造业,让全球承担自己的贬值。一个看起来强,却只靠卖资源,买别人的东西,结果贬值只能自己担,买来更贵的东西,还有通胀。

就算您货币强又稳,会做生意,会投资,军事牛,科技强,国民素质高…仍然不能保证能当大脑。

因为世界平了,不再是球状体,绝对中心没有了,友邦和对手都生活在同等经济和信息空间中。绝对优势,不由周边决定,只能自己把握。

别人还在找方向,或者争取当选或连任时,能按自己节奏,方寸不乱,一路小跑,本身就是一种“绝对”的比较优势。

翻历史,到处是例子。

川总税改

说点儿经济学的。

爱因斯坦看房价,涨了吗?没有涨,因为钱在“相对”缩水贬值。钱缩水,您的工资就“相对”涨,但只要撵不过房价,就是被“相对”降工资,被房子越抛越远。

爱因斯坦看川总税改,也会这么解释:要“绝对”奔小康,就支持。要“相对”奔小康,就反对。

QE是把钱给银行,银行再分流,分流到哪儿没法追。而企业税35%降到20%,直接把利润减了出来,比QE直接多了。再加上海外资产回归减扣,富人遗产税减扣,大小减税全算一起,基本等于整个QE的量,直接补上了缩表大窟窿(在这里讨论过)。

如果看细节,税改核心就是:富人更富您才能小康,胖子吃肉您才能喝汤。这话能听吗?不能听。但这跟黑猫白猫是一个道理。而且既有经验依据(里根经济学),也有理论基础(滴漏效应)。虽然没被证实过。

要理解滴漏效应,看足球。

英超欧联时代,足球界集体奔了小康,连英冠球队钱包都鼓了。证明只有上层球队更自由的赚钱,中下游球队才能过好日子。

然而,英超年代,非传统强队只碰过3次足总杯。最后一次是1980年。

英超四大豪门,是因为真有贵族血统吗?当然不是。下游球队绝对收入高了,机会也同时消失了。强队越来越豪,用财力垄断最好的球员,抬升整个市价。您想挑战?那就等着补财务窟窿吧,想想初创小公司挑战腾讯和阿里是一种什么体验。

不患寡患不均。未来怎样很难说。

当然啦,这些都是忽悠选民的。很多美国人民再算100遍,这账也算不清楚。

全是套路。

民主独裁

最后说点不该说的。

民主是绝对的吗?独裁呢?那个有效?如果都不是绝对的,有没有“民主独裁”呢?

川总看起来不务正业,但上任一年只开过一次正式记者招待会(奥巴马11次,克林顿12次),却跑了5场铁粉见面会,攥稳自己那30%选票。除了税改,还签了52项行政法案,选了FED主席,炒了十几个人。美国股市涨了20%,GDP增了0.8个百分比,失业率降了0.8个。

建制派用华盛顿跟人民沟通,川总发推直接跟群众沟通,看来只有更民主,才能更高效。

真是这样吗?还是“更民主”背后需要“更独裁”来撑?

班农老师高高兴兴地走了,之后游走各洲,在内部分化共和党参议员:如果您不支持川总,我就把基本教义派集合起来反对您,让您下次党内初选都过不了。结果就是税改之通过出乎意料的顺利。

川普和班农两位老师,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分化,分化,再分化。只有在自己内部分化,灭掉反抗力量,才能用独裁实现民主。

回到那句话,万事无绝对,主席台上也没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