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根成的长篇小说《同安流年》
文友老王,年过七十,仍旧躬耕于书桌,坚持每天码字,多则上千,少则几百。去年听说,老王在写一部长篇小说,众文友一直期待着,猜测着,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2018年,新年伊始,老王的长篇小说《同安流年》终于付梓出版,一度朦朦胧胧遮盖在小说上的神秘面纱同时被撩开。
《同安流年》写的是江南水乡古镇同安,一个养在深闺里、曾经不被人注目、默默无闻的破旧小镇,通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从而名声大振,变成旅游名镇。
如果读者是吴江本地人,或者熟悉同里的外地人,读着这本书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会把同安与同里联系起来。是的,老王正是以古镇同里为原型来创作他心目中的同安的,从字面上来说,同安与同里也仅仅一字之差。
老王是同里女婿,他对同里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写这本小说,老王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找资料,看实景,听人讲述,他对同里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得非常清楚。除了浮于表面的众所周知的事情,老王也摸索到一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通过他的笔尖,通过他的想象,赋予了新的内容,从而可读性更强。
说到可读性,就要说到爱情和婚姻。在同安镇几代人的婚姻生活中,老王着重描写了李松和钟灵芳的分分合合,情节曲折动人,也应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美好的愿望。
青阳湖、叶泽湖、九里湖,东园茶楼、慎思园、明清街,青团子、袜底酥,走三桥、珍珠塔的故事……大部分耳熟能详,即使有些名字诸如同里湖改成青阳湖,南园茶楼改成东园茶楼,但是熟悉同里的读者还是一眼认出那是同里的景点、同里的特色糕点或者同里的传说。于是,阅读的时候,常常会引起好奇心,读到特别有趣的地方,禁不住会心一笑。
正如文友叶凉初所说的:“读老王的小说有种心领神会的默契,因为无论小说的场景还是人物,都在我们的身边。”
诚然,我们的身边不乏美景,也不乏故事,只要用心寻找,总能发现。谢谢老王,他把《同安流年》奉献给了读者,让我们看到了古镇的前尘往事和当下现状,也从李松、姚小青、周庆元、陶建安等人身上,看到了改革大潮中起起落落的人生百态。
《同安流年》没有过多的矛盾纠葛,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平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