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帮你解决两个问题:
一直在迟疑,要不要写作、什么时候开始写作?(迟疑一段时间,就过去了)
尝试着写了一些文章,但是没什么人看?(因为没有入门,所以没人看)
速成,顾名思义,就是快速成功,——那一定是不现实,因为任何大的成就都是需要时间去孕育的,比如十月怀胎少一个月都不行,只有到了月份孩子才能顺利地出生,否则非常危险。所以速成绝无可能可能,但是,快速入门却有方法,而且一定有方法。关于写作,我们应该如何快速入门呢?
以最快速度了解最少必要的知识(李笑来编撰),Minimal Action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即MAKE,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然后,马上开始行动,把这个技能用起来,实实在在的用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用的过程中去发现:
这个技能的重点在哪里?
做的好的人哪里做得好?
做的不好的人为什么做的不好的人?
能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举个栗子:
李笑来在《人人都能用英语》讲的:掌握英语的最少必要知识都有哪些呢?
1. 认识字母
2. 认识音标
3. 会查词典
4. 懂基本语法
5. 会查语法书
6. 会用Google搜索
这些就是全部了,“入门”已经彻底完成,接下来,就只剩下如何执行,如何去“用”!
参加过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人,几乎都已经具备了“入门”的能力,而且学习英语的时间大多有了10几年,可为什么90%以上的现代教育毕业者依然没有能力把英语学到能够用起来的地步呢?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到合适环境用英语,甚至以为“只要我学到足够好,就自然而然地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看懂英文材料。可惜,这都是幻想,大量案例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但又有一些相反的案例,因为工作的所需必须看懂英文的材料,比如从事外贸接单员,长期大量的邮件往来,即使许多不懂的专业名词也在用的过程被解决掉了,英语能力快速得到了提升。这就告诉我们,掌握一项技能,光靠简单学习是不不够,重点在于实实在在地“用”。
我从开始害怕码字的拖延着患者,逐渐进化成为一名“写作爱好者”,原因是有了好写作方法,把写作变成了每天的刚需,不写已经不习惯了。长期来看,每天码字上千,每周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五年、十年之后,一定会变成另外一个“自己”。阻挡我们学习技能的只有一件事:你居然以为你一上来就能做得很好!
关于写作最少必要知识是什么?选定主题、列出提纲、收集素材(以及把握情感),然后就是立即开始写作。
古典老师把这种结构叫做“汉堡包模型”:
观点和主题是肉,逻辑框架是汉堡包的结构,增加蔬菜、奶酪让你吃得不太干,这是视觉、听觉、语言。还有一层情绪,是调料和番茄酱,背后是厨师的人格和手艺。
对于新手我们应该注意:
第一,明确界定想要写的领域和主题。比如文学类(小说、诗歌、剧本等)、科技类、经济类、投资类、家庭教育、心理学、个人成长、企业管理、商业等等(分类并不科学,根据个人经验罗列)。然后去找对应领域发觉好的作者和文章,建立起较为深入的认知。同时可以参考和学习好的作者和他的作品,比如我关注了得到上面关于个人成长的专栏作者,有古典、李笑来、吴伯凡、刘润和李翔。每一位作者都有各自的写作特点,用心观察和总结,就会发现巨大的好处。比如李笑来老师,他写文章很少用修辞,只出现排比和类比,其余一概不用。他的文章以朴实、简洁、深入见长,每篇文章主要目标是说清楚一个概念,很多概念也是他思考总结出来的。好文章看多了,就能把好的观点、方法迁移到自己写作领域和主题上,就像我关注写作,把古典老师的“五问法”、汉堡包模型,把刘润老师的专业工作方法都运用到写作上,并且写了文章介绍。(可以翻看本人在简述上以往的文章)
第二,一定要列提纲,列好了提纲再往下写。如果不列大纲就往下写,就像做汉堡包拿到什么就放什么,肯定不好吃。
第三,避免过度自嗨,完全围绕着自己展开。写作重要的一个前提:我写的东西是否对别人价值,是否能够鼓励读者,让他们看完了有启发、有感动、愿意采取行动。
如果你喜欢写作,那立即行动起来,并且记住“善待刚开始自己笨拙的样子”,掌握了最少必要知识之后就去写,去提高,长期坚持,与时间做朋友,未来一定能够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
总结:
1.速成绝无可能,但快速入门一定可行
2.行动少,掌握最少必要知识
3.写作的最少必要知识:汉堡包模型。
如果我的文字对你有一点帮助,请在文末点赞,并关注我,感谢你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