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我参加了启明书社为提升我们“爱阅读”老师的沟通能力,倾情赞助的“教练教师成长训练营”的课程。本课程由王静教练主讲,云南的段永文老师、江苏的晓芳老师、新疆的晓宇老师们做助教,在教练和助教的陪伴下,我顺利完成了两天的课程,对教练型教师有了新的认识,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沟通理念和技巧。
什么是教练型教师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请认真想一想你是如何解决班级学生之间的矛盾的。反思一下才发现,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不是说教,就是简单地分出是非对错,然后让错的一方向对的一方赔礼道歉,俩人和好如初。这就是“说教型教师”处理问题时的普遍做法,我也不例外。
而“教练型教师”和“说教型教师”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不是高高在上不停地讲大道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做好学生的陪伴者、倾听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主动地道歉,从中获得成长。
那么,做一个“教练型教师”需要练就哪些本领呢?聆听、发问、反馈。
一、聆听
有人会说,“听,谁还不会?这是本能。”的确,“听”是本能,我们一生下来就会听,除非听力器官有问题。“教练型教师”所讲的“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
“聆听”就是认真地听,听观点、听看法、听信息、听信念,同时用你的肢体语言关注学生,理解学生故事背后的需求和渴望,对他们给予支持。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能做到不打断,不做任何评价吗?说实话,我还达不到这个境界。不带观点的聆听,是人类的最高智慧。
在练习的过程中,教练让我们分成四人小组。一人分享自己的“人生奥斯卡”故事,三人分别扮演耳朵、眼睛和心。听完分享者的故事后,分别用“我听到了……;我看到了……;我感受到了……”句式进行反馈给分享者。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心聆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学生的需求和渴望,从杂草里去感受教育的真正过程。
二、发问
发问就是提问题,提出强有力的,直击对方心灵,能让对方进行思考的问题。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答案就在问题里”。真正的好问题,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而是问题能否支持到对方。
提出强有力的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需要了解人的意识层次,根据意识层次从低到高进行提问。意识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1.现状(发生了什么事?)
2.语言、思维、行为(说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3.模式(什么一直重复?)
4.信念(为什么这样做?)
5.价值观(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6.角色(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7.使命(一生的工作?)
了解了意识的层次,我们提问的时候就能提出好问题。
三、反馈
说到反馈,王静教练提出了反馈的四个层次:第一层赞美、表扬、鼓励。第二层认可、肯定。第三层I SEE YOU,即我看见了你的能力、价值、资源、资格与梦想。第四层关注、陪伴、支持。
对照反馈的四个层次,反思自己与学生的故事,才发现我和学生的沟通一直停留在第一个第二个层次,仅限于赞美、表扬、鼓励、认可和肯定,对于第三和第四和层次女儿能做到一点点还是停留在表面上,不能给人以力量。
比如说,在分享和学生的故事时,我说到班里的一位自闭症的孩子,我亲自教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班里学生大家分享快乐时,总忘不了也给他同样的糖果奖励,在他倒垃圾的时候,还让其他通讯偷偷跟在他后面保护他。这是关注,是陪伴,是支持,看起来也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其实都是表面。通过学习,我在反思,我的这些做法给学生赋能了吗?相信他,给予他力量了吗?显然还没有。
怎样才是深层次的关注、陪伴和支持呢?用我们的俗话解释,就是“扶上马,送一程”。
我们班的张桃然同学,相貌端正,发音正确,读书流畅,很有主持人的潜质。每次升旗仪式,让她做演讲都会圆满完成任务,在表扬、认可、关注的前提下,我专门带着她还有班里的其他两位同学拜访了我们这里朗诵、演讲方面的大师,给她们进行专业指导。我想,这才是深层次的陪伴吧,老师的陪伴让她在这方面更自信,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勇气,让她不断觉察,自我成长。
两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固有的沟通模式存在的问题,继而不断觉察、不断反思、不断尝试新的沟通技巧,用自己的真诚去影响学生,只有学生感受到了你的诚意,沟通才会有意义,改变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