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不了,就请远离

生活总有很多无奈,可能源于人,也源于一些事实,或者是环境,而且这些无奈至少在短期之内我们无法改变,由此也只能照出我们内心的无力。对此,如果我们不想轻易被影响甚至改变,尤其对于目标感不是很清晰的人而言,能远离最好还是远离。因为我们会发现,在无奈面前,最终被改变的是我们。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多次提到我的父亲,从小时候起他性格中的批判意识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动辄喜欢上纲上线地说教总让我感到压抑和束缚。为此,渐渐长大的我开始与父亲不断地争吵,而结局也总是不欢而散,甚至两败俱伤。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渐渐发觉自己也动不动喜欢讲大道理,并且夹带着情绪,据理力争,以此作为自己攻击别人的方式,甚至在我学习演讲的过程中,我也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直到有一天,一篇杂志上的文章让我蓦然醒悟,它说:“恶的力量之所以强大,正在于你不得不站在它的阴影里反对它。”的确,这么些年来,父子间的战争从未停息,正因为我总反感父亲对我习惯性的批评,尽管我一直在抗拒,但我从未意识到,我越抗拒,反而离他越近,因为我必须站在他的阴影里驳斥他。久而久之,我便被不知不觉地“传染”,在言语方面越来越带有父亲的影子。

更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它还有一个副作用,即我对动辄大声呵斥别人的人竟会产生莫名的亲切感。我三舅便是最好的例子,他的坏脾气是姥姥家里面公认的,之前的文章里写到过,我喜欢三舅是因为他的真实可爱,但父亲对我的影响也同样是造成这种亲切感的一大因素。

在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里,我也找到了类似的根据。在他发起的“21天不抱怨运动”里,有案例表明,有的人身处不断抱怨的环境里,根本不可能做到一天之内不抱怨。所以想要改变自己常常抱怨的习惯,他建议要尽量离开那个环境,哪怕是家庭。

我由此想起了高中时期一件有趣的小事。那时,歌手林俊杰的专辑《江南》很热火,我也一天到晚嘴边唱着:“不懂怎样表现温柔的我们,都以为相爱就像风云的闪变……”同桌一听就反感,说最讨厌这首歌,让我以后少在他面前瞎哼哼。我白了他一眼,继续我行我素。过了一个礼拜,同样的调子竟然从他口中发出,我玩味地凝望着他,他突然醒悟,边打嘴边糗笑自己:“我怎么和你一样唱开了。。”这虽然是个笑话,但也同时表明,一种现象如果你改变不了它,那么你总会在不经意中被其所影响。

面对生活,我们都是无知的孩子,它永远大于我们的理解和想象。而有些现象,尽管不合理,但它总那么讨厌地存在着,当我们没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改变它时,最好还是悄悄远离,这并非是我们逃避,逃避是指我们过往经历对我们内心造成的阴影,而那是客观事实。面对这些无奈,或许我们永远都无法改变之,但通过远离,我们依然可以坚定自己不被轻易改变的决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题目来自freecodecamp上面的一道练习题 在线调试把指定的字符串翻译成 pig latin。Pig Lat...
  • 今天只读了一篇附录,主要讲无言之美。因为要写论文,所以就不写那么多了。 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
    邓嘉豪阅读 227评论 0 0
  • 醉了春,因为找到了青春的心爱;醉了夏,因为寻到了成长的心爱;醉了秋,因为捕寻到了失而复得的心爱;醉了冬,因为觅得的...
    文竹君Fan阅读 239评论 0 2
  • 大数据项目中的尝试:html css
    眠九阅读 336评论 0 0
  • 快到了中年,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尽是一个失败的人,事业四平八稳无建树、财富逐年未变无急增、思维按部就班没变化,一时间猛...
    定力阅读 21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