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两岁前的最后一个月才断的奶,没有不见面,也没有分开住,我跟他说:“笑笑长大了,大宝宝都不吃妈妈的奶了,因为妈妈的奶已经没有营养了,你现在要开始喝奶粉才能让你长的高长的壮。” 两天的时间,他睡在我的身边,哭过一次,彻底断了母乳。
两个月后的一天,我无意中看到家里闲置的婴儿床上堆满了杂物,随即跟笑笑说:“笑笑有自己的小床,你长大了,该睡在自己的床上了。” 结果他利索的回答我:“好呀!” 到了晚上他很认真的跟我说他要睡在自己的床上,我当时抱着怀疑的心态让他试试,他躺在小床上,很快就睡着了,半夜哭醒,我给他喝了口水后问他:”你是想睡在笑笑的床上还是妈妈的床上?“ 他毫不犹豫的说:”笑笑的床上。“ 我想看着他睡着再去睡觉,他却跟我说:”妈妈去大床上睡觉吧!“ 现在我每天给笑笑读完故事后他就回到小床上,我给他关了灯,问他需不需要贝比猫(早教机)陪他,需要的话我就给他拿过来放在床边,给他讲那些听过无数遍的故事。有时他也会说不需要,我就跟他说:”宝贝晚安,我爱你!妈妈去工作了。“ 他会很爽快的回我:”好的,晚安,妈妈,我也爱你!“
有时我去参加父母课堂,不能带他去,我跟他说:”笑笑,妈妈要去学习了,不能在家陪你,一会儿姥姥会在家陪你玩,妈妈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回来了。“他听到后回应我:”好的,去吧妈妈,我会在家等着你回来的。“有时我会兼职拍亲子照片,也需要出去两三个小时,我也会直接跟他说。甚至有一次,我的一个侄女过十二岁生日,我要去现场给她拍照,笑笑也会去,但我不能照顾他,我跟笑笑说:”笑笑,今天妈妈要去工作,给姐姐拍照,今天的工作比平时要好,因为在宴会期间你总能看到妈妈,只是妈妈不能陪你,所以你乖乖的听姥姥的话,好不好?“他依然很肯定的回答我,而且那天中午,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找过我,直到宴会结束我去找他。
我们在公园玩,笑笑在草坪上找到一根很长的干枯的柳枝,他跟我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的武器,特别厉害。“ 随后他又弯腰捡到一根,只是没那根长,他把长的递给我:”妈妈,这个分享给你,你先玩吧。“ 我拿过来在空中挥舞着,为了显示这个武器很厉害。他看了也很羡慕,过了一会儿,他就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们交换一下玩吧。“我自然很高兴地跟他交换。
我会被笑笑以上的表现所感动。之前有个朋友说她也试过同样的方法跟孩子沟通,可是孩子该哭还哭,该闹还闹呀!是呀,如果你只将我跟他说话的模式照搬,是完全不会有你预期的效果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就在于你帮他建立的安全感上。这种安全感都是通过爱来给予和获得的。许多父母可能有一个错觉:我们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我们。但事实是,父母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不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他,父母是爱他的。这个经验也同时告诉他,父母只是暂时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知道,不管父母到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种孩子更容易产生安全感,适应环境更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别人教给的。原因是他已经建立了安全感,有了这个基础,他也容易对别人建立安全感。而那种没有得到父母爱的孩子,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妈妈一离开,孩子就拼命地哭,而且他会把这种爱胡乱地施加于任何地方,也就是到处寻找爱,讨好别人,或是完全封闭自己,拒绝任何一种爱。
那么,如何去爱孩子呢?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过,爱他就要先了解他,当你了解一个朋友时会站在朋友的角度去思考他的问题,同样,你要了解孩子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的问题。如果你爱他,就在你要离开他前告诉他你要去哪里,去做什么,什么时候会回来。要知道对我们大人而言,也会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而感到恐惧,更何况是一个还分不清什么是你什么是我的孩子呢(孩子在0-6个月间会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6个月后他才会慢慢学着明白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人,这个时期,你一旦离开,他会以为永远都看不到你)。如果你爱他,你就不会在他哭时认为他是无理取闹,而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他刚刚摔倒了,也许不是很疼,但他很需要妈妈的安慰。于是,你自然会在第一时间去拥抱他,告诉他:”妈妈刚刚看到你摔倒了,膝盖摔疼了吧,我给你揉一揉。“ 哭是对情绪的发泄,你千万别在这个时候进行说教或落井下石,因为即便是你,在情绪不好时也不愿意听别人给你讲道理或跟你说:”看吧,我早跟你说过跑的太快会摔跤!“。如果你爱他,就要在带他打预防针之前告诉他:”我们今天要去打预防针,你会感觉有一点疼,只要坚持两秒钟就好,其实妈妈也会怕疼。“ 而不是把恐惧挣扎的他摁在那里,打完针后还跟他说:”别哭别哭,不疼!“ 可是打针明明就很疼呀!
爱孩子有多重要!当父母爱孩子时,孩子就学会了爱一切。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食粮。有爱的能力是最美好的品质。爱是提升生命最关键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