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因为刺死霸凌者被判刑8年的15岁少年吗?
他出狱了。
最近,他接受了节目《和陌生人说话》的采访。
在采访中,他道出了,过去这些年在狱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也勾起了我们对这起轰动一时杀人案的回忆。
01
陈泗翰曾多次回想,那天早晨如果他早一些起来,在家吃完早餐去上学,事情会不会不一样?
2014年4月30号,一个普通的早晨。
15岁的初三学生陈泗翰因为晚起了一会儿,没能如常吃上早餐,于是跑到学校的食堂打饭。
事情发生在排队的时候。排在他前面的人无故踩了他几脚。
他忍不住发问:“你为什么踩我?”
对方答:“我就是喜欢踩,怎么了?”
他开始和对方发生口角。
和陈泗翰发生口角的人叫李尚可,是学校里“爱打架的孩子”之一。
和埋头读书的陈泗翰本来应该像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
15岁之前的陈泗翰品学兼优,从不惹事,是老师心中的乖学生,还曾获得”文明学生“的奖状。
上学时最大的不规矩,可能也就是早自习偶尔迟到三五分钟。
校园霸凌有时候不需要理由。
可能就是看你不顺眼,也可能就是恰好被选中。
他一把推开李尚可,周围七八个人开始围上来对他拳打脚踢。
直到被食堂阿姨分开。
冲突过后,陈泗翰继续排队打饭。
坐下来准备开始吃时,却发现汤里飘着一口白白的唾沫。
那帮人中的一个问他:“你服不服?”
陈泗翰没敢吱声。
第二节下课后,李尚可又带着一帮人去教室找陈泗翰。
一群人在走廊里对他拳打脚踢,亮卡子刀、辱骂、扇耳光、用脚踹……一直打到厕所。
周围同学们出声制止,但没人敢上前。
直到上课铃响。
但这事还是没完。
李尚可放话:放学后别走。
同伙附和:“你们一人一把刀,单杀。”
所谓单杀就是,双方各拿一把刀,互砍。
此时离中考还有一个月。
面对这群横行校园的不良少年,陈泗翰无力抵抗。
但也不肯服软--因为那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
他联系了读高三的表哥,表哥答应放学后来接他一起回去。
可是那天初中比高中早放学了一会儿。
下午五点多,陈泗翰被强行拽出教室,同学们远远跟着,不敢上前。
一行二十多人把陈泗翰带到学校附近的小巷里。
那儿高墙林立,没有监控,是校霸们敲诈欺凌学生的地盘。
小团伙里的校外老大金威怂恿李尚可:“你不把他杀倒,不要来见我。”
混乱中,陈泗翰感觉口袋里被人放进去什么东西。
那是一把可折叠的卡子刀。
给刀的人,也是平时被那帮人欺凌的同学之一。
以李尚可为首的十几个人围着陈泗翰,开始对他进行殴打。
危急关头,陈泗翰掏出了刀,刺向对方胸口,然后转身逃跑。
李尚可也掏出刀,刺向他背部。
刺完仍不甘心,带伤持刀追赶。
几分钟后,表哥在路边找到了因失血而瘫软无力的陈泗翰,彼此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不知道的是,身后的李尚可追出几十米后,就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02
等不及父母来,已经昏迷的陈泗翰就被推进了手术室。
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左后背那一刀导致开放性气胸,左肺被压缩75%。
到鬼门关走了一遭后,陈泗翰回来了。
但李尚可没有。
6月9日,警方以涉嫌故意伤害批捕陈泗翰。
两个月后,法院一审判陈泗翰8年有期徒刑。
陈泗翰的父母认为,儿子属于正当防卫,提起了上诉。
曾短暂回到学校的陈泗翰仅呆了一天,就不敢再回去。
因为他看到金威在马路对面恶狠狠地盯着他。
陈父想不通,“金威凭什么一再威胁自己儿子?”
他找到金威父亲,对方态度嚣张:“那你去告啊,愿意怎么告怎么告。”
他们追加金威为被告人,后来通过民事判决,金家赔了李家8.7万。
但金家仍然觉得冤,叫嚣着要上诉。
陈母一直联系李家,甚至给李家下跪,只为儿子求一份谅解书。
这样可以减轻儿子的判决。
但直到最后,李家也没松口。
李家家境贫寒,李父小学没有毕业,全家靠他拉煤为生。
在管教孩子上,李父也以棍棒教育为主。
”有一次我打他打的一根棍子都断了。”李父在采访中说。
在李家父母看来,自己的儿子从不打架,老实木讷,
出事后,李父也不以为然:“出了家门我就管不着了,一定是学校没有教好。”
都说,孩子一出生是一张白纸。
那么从这些父母的言语中可见一斑,霸凌者是怎么形成的。
一审判决后,陈泗翰所在班级55名同学,自发联合盖手印写下了一封求情信:
“他不是真正的意义的杀人犯。
他曾经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是一名积极向上的同学,更是这起事件中的一个受害者。
请求法官大人轻判。”
但,求情信并没有起到作用。
二审维持原判,15岁还在憧憬中考的陈泗翰,走进了未成年犯管教所。
未管所按照半军事化管理,按规定起床、劳作、休息、看电视。
陈泗翰本不属于这里。
很长一段时间,他抬头看着蓝天白云发呆。
晚上辗转反侧,经常只能睡几个小时。
反复回想:
“如果那天我能早起一点就好了,就因为起晚了没吃早餐才去食堂。
我很少去食堂的,唯独那次去了。”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不公,不知什么时候的一个小小举动,就如蝴蝶效应般,改变了整个人生的走向。
绝望的日子里,所幸他遇到了陈警官。
在看完陈泗翰的案件资料后,陈警官对他说:
”有些事情没有办法改变,但是如果你还想要学习,还想有一些改变,可以把刑期变成学期。”
从此,别人从车间回来晚上睡觉、玩,陈泗翰就借着门缝昏暗的光挤时间读书。
托家人带来课外书、乐谱,陈泗翰自学吉他、萨克斯,还组了一个乐队。
他尝试创作,写歌、写诗,还赚了几十块稿费。
在未管所无法正常完成学业,他就申请读中专,读自己喜欢的计算机。
中专毕业后,又接着读大专,顺利拿到法学文凭。
他参加了很多活动,获了很多奖。
因为良好的表现,陈泗翰被任命为小组长,协助教官管理其他的犯罪少年。
未管所的孩子大都脾气暴躁,爱用脏话拳头解决事情。
但陈泗翰从不使用暴力。“我不想用,也不屑用。”
他跟所有的犯人都耐心沟通,事无巨细地教他们如何适应未管所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还会记得他们的生日。
所有人都很喜欢他。
2020年初,未管所举办表彰大会。
陈泗翰获得了好几个奖。
还凭借他出色的表现,获得两次减刑机会。
这些年,支撑他走过的还有同学们的来信。
“你说你一切都好,问你什么,你都说好;那一刻眼里在我眼里差点出来了,但没有,因为我想你看到的我们是高高兴兴的。”
“我们的八年之约,虽然你被限制了8年的人身自由,但也不能气馁。不要放弃自己,努力做好一个完整的自己。”
……
青春的情谊很简单,也很真挚。
哪怕高墙阻隔,这份情谊还是闪闪发光,照亮彼此的前程。
03
2018年,陈家父母在看到昆山龙哥反杀案的报道后,下定决心,一定找一个好的律师替陈泗翰翻案。
这比他们想象中难。
跑了几十家事务所,没有人愿意接这个案子。
直到遇见林丽鸿律师。
她看完材料后,没有犹豫,直接说了三个字“我接了。”
林丽鸿接这个案子,是因为它呈现了校园暴力最悲惨的一种结局。
“陈泗翰代表太多人了。”
自此以后,林丽鸿律师就和陈泗翰一家绑到了一起:“我们就约好决不放弃,哪怕十年、二十年……直到翻案为止。”
2020年8月,陈泗翰提前出狱。
他去了林丽鸿北京的律所实习。
他还保持着之前的作息。
每天6点左右起床,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边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一边准备专升本考试。
林丽鸿律师很看好他的未来:
“如果陈泗翰当律师,肯定会是全中国最好的律师之一。”
为什么敢下此定论?
她说:
“因为他太了解一个蒙冤的人会遭受什么,他要去改变什么,他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就凭他这股劲儿,就可以打赢很多人。”
可如今,陈泗翰已结束实习,离开了北京。
因为曾经的这段入狱经历,他不能参加司法考试,也无法成为一个律师。
未来的整个人生,还将拖着这段残酷青春负重前行。
“我是个没有青春的人。”
接受采访的陈泗翰苦涩的笑着。
一家人还在为了重审案件而四处奔波。
04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这场悲剧,断送了李尚可和陈泗翰两个人的人生,也对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回过头来看,这场悲剧是如何造成的呢?
是校园监管的不到位?是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是家庭教育的上梁不正下梁歪?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好像都有。
然而这场悲剧最令人揪心的地方其实是,陈泗翰在不幸的人中又算是幸运的。
被命运伤害过的孩子,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在阳光下的。
是谁救了他?
是为他四处奔走的父母,是陈警官林律师等无数引领他的好心人,是仍然关心爱护他的同学,更是永不放弃的他自己。
生活最大的谎言,就是“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其实要不要与生活和解,在于你自己。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尽管生活艰难,但我们仍有选择。”
生活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
人生最大的底气,永远是那个愿意砥砺前行的自己。
不是吗?
陈泗翰被校园霸凌的悲剧不是个例。
它可能发生在校园,也可能发生在职场。
可能发生在你,在我,在任何人的身上。
正如林丽鸿律师所说:
“我们不仅是要守护一颗陨落的星辰,更是要守护满天的繁星。”
点个“赞”并转发,对校园霸凌说不。
希望大家能够帮忙转发的朋友圈,帮助陈泗翰的命运回到正轨。
也一起拒绝校园暴力,还所有的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